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半路出家从事盆景栽培 花28年成为国际盆景大师

日期:2018-03-17 22:50:09     浏览:32    
核心提示:制作盆景,就是生产艺术品,要多动动脑子,靠一双巧手创造出不同凡响的意境和趣味横生来。”12日,如皋国际花木园艺城王如生大师工作室内,春意盎然,摆放着一盆盆造型奇特、绿色浸染的盆景,国际盆景大师王如生正在手把手指导徒弟蟠扎盆景。
 他初中毕业,当过木工,半路出家从事盆景栽培!花28年,成为国际盆景大师 ……
 
 
“制作盆景,就是生产艺术品,要多动动脑子,靠一双巧手创造出不同凡响的意境和趣味横生来。”12日,如皋国际花木园艺城王如生大师工作室内,春意盎然,摆放着一盆盆造型奇特、绿色浸染的盆景,国际盆景大师王如生正在手把手指导徒弟蟠扎盆景。
 
“我初中毕业后,就学木匠,后来,踏上盆景这条路,就埋头钻了进去,才有今天的成就。”65岁的王如生说。
 
从1989年师从花汉民,到成为中国盆景艺术大师,他用了16年;
再到去年10月被世界性的盆景组织、国际盆景赏石协会(BCI)授予国际盆景大师,他用了12年。
 
半路出家从事盆景栽培 花28年成为国际盆景大师
兴趣引路
 
 
1987年春天,已经在玻纤厂上班11年的王如生逛如皋人民公园时,被一盆盆花草所吸引,掏出50元买了几盆小雀舌回去,给枯燥的庭院带来生机,就开始喜欢上了。“当时,流行‘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很多匠人非常保守,不轻易传授盆景培育的技巧。我想学,但没人教,只得自己摸索。”王如生回忆。
 
 
 
一次,王如生去花汉民的花木公司选购盆景,看到大师和蔼可亲,便斗胆求教。想不到,花汉民对眼前的年轻人有问有答。依靠勤学好问,他渐渐地掌握了盆景栽培入门的知识,加上勤练,蟠扎技术大有长进,花230元购买的一盆五针松,养护了一年之后,出手后竟然净赚470元。那时,每个月的工资,才拿24元。
 
 
 
“从事花木盆景产业,既陶冶情操,还能创收,一举多得,家家户户都可以搞,将来还是一条富民的产业。”1989年7月,王如生领取营业执照,师从花汉民,踏上创业大道。
 
“我家在如皋城里,当时没有土地流转,我就向空中借地,天井里、屋檐上、屋顶上,所有能摆花盆儿的地方,全部放的是花花草草,能层层叠放的就上了盆架。”王如生说:“我家里成了人见人爱的立体式大花园,天天都有人来观赏。”
 
 
▲国际盆景赏石协会(BCI)授予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地区25位盆景艺术家“BSI国际盆景大师”称号,王如生榜上有名。
 
 
“我从来没有想成名成家,只是想为如派盆景走向世界,实现富民的产业化,趟出一条路,做一点贡献。”王如生说,他的成名之作就是丛林式盆景《绿荫深处》,在香港国际展上夺得冠军,成为金奖的第一名,在国际盆景界一鸣惊人。
 
“1990年,花汉民培育的《饱览人间春色》走出国门,在日本国际花卉博览会上摘取国际金奖,我好羡慕。等他回来,我就跟着他学习盆景创作。”王如生说。
 
 
半路出家从事盆景栽培 花28年成为国际盆景大师
盆景创作是以盆为纸、以树为绘的活艺术,选材最关键,把“满、残、清、奇、古、怪”作为唯一标准;制作上,实行“意在笔先、趣在法外”一票否决。王如生钻进去以后,很快发现自己的短板:“盆景创作求美求趣求新求意,必须打牢绘画根基。”于是,他如饥似渴地啃书,拜师前辈和行家,学习国画,临摹古典名画,到森林里去写生。
 
 
练就了创作的基本功,掌握了创新的窍门儿,王如生一发不可收拾,运用虎刺、黑松刺柏等创作的《清溪渔隐》《金龙探龟》《古老的回忆》《外婆门前柳》《罗汉拜寿》等盆景,无不流淌着浓郁的诗情画意,从选材到立意无不使人耳目一新,参加全国四大盆景展相继摘取金奖,实现了中国金奖大满贯,中国盆景界几十万人梦寐以求的99克的纯金金牌挂到了他的胸前。他用圣柳创作的《自古人间欢乐多》,因树施技,给人以返朴归真的艺术享受,展出后轰动全国,成为林业大学教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样板。凭着出彩盆景的作品,这些年来,他把一个个国际金奖收入囊中。
 
 
“盆景要翻身,要学王如生。”近几年,中国盆景界流传的这样一句话正是他给盆景产业注入新的生命力的褒奖。
 
 
 
一盆盆景从毛坯到成品,传统栽培呕心沥血需要8到10年,王如生发明水旱盆景,不需要尖端材料,把残缺材料的长处组合起来,养护3年就变成成品,提高了产出率。
 
 
 
雀舌直生苗很少,10多年培育才能成为盆景。王如生奇思妙想,在全国发明裹纸嫁接法,当年嫁接、当年出售,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为全国推进雀舌盆景产业化作出突出贡献。
 
 
 
“零下7℃,杨柳竟然还在吐绿。”进入严冬,走进如皋国际花木园艺城,就能看到好似风吹杨柳在舞动的盆景,令中外游客震撼不已。这是王如生的独家作品,在全世界第一个创作的这盆盆景取名为《早春三月》,远远望去是一根根柳条,实际上是樱络柏,它像柳树,但冬天不落叶,一年四季在吐翠。一次,王如生去长江边上的苗圃写生,发现了这个乡土树种,萌发了创作的念头。果不其然,一试试出了艺术表现力、观赏性比三春柳更好的精品,在中国盆景界再次引起轰动。
 
 
 
“一树二盆三几架,水旱微型也不差,改良品种科技化。”作为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的副会长,王如生还在推进运用不规则自然盆、让好盆景配上得体的盆、提高欣赏的艺术效果等方面,对传统进行革新,每一个独家发明,无偿推广到全国。8年前,全国开始流行的樱络柏缠绕在刺柏死树桩上的附摸盆景,就是他的发明创造。“为了猎奇,当时全国各地伤材成风,总有一天宝贵的资源被挖光,我从保护资源出发,开发废料利用的盆景,使资源利用率提高60%。”王如生这位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皋盆景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不仅做造福百姓绿色聚宝盆的打造者,也是绿色资源的守护人。
 
 
 
“盆景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它的生命力在于师法自然,在于与时代同脉搏,在于将传统的精髓内在地体现在艺术的创新之中。”从2005年开始带徒的王如生,为了如派盆景后继有人,如今把更多精力放在传授盆景创作的神韵、培养新秀的育人上,坚信在他的耕耘下,高徒将层出不穷,迎来如派盆景产业百花齐放满园春的新时代。
 
来源 | 南通日报 如皋发布
图片 | 南通发布
 
标签: 国际盆景大师
>更多关于国际盆景大师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073 second(s), 16 queries, Memory 0.5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