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体验盆景创作是追寻一种心灵快感

日期:2018-03-25 13:16:17     浏览:0    
核心提示:盆景赋予一定鲜活的生命慨念,形成劳动和生活艺术联系的桥梁,那么,道并非空谈,道是一种体悟,是一种生存状态,于己之言,体验盆景创作是追寻一种心灵快感,或许,
 ●江西萍乡卢林  

  人生是道,生活是悟道。

    盆景赋予一定鲜活的生命慨念,形成劳动和生活艺术联系的桥梁,那么,道并非空谈,道是一种体悟,是一种生存状态,于己之言,体验盆景创作是追寻一种心灵快感,或许,这便是痴迷此道之源吧。  

   盆景之道不似之似乃遗貌取神,借其自然属性,取其生机妙意,表其风骨神韵,诗可言志,盆盎之道不亦乐乎?! 

    人间烟火是一种生活气息,但人们对一脉清流、白云出岫的无人之境还至今一往情深,在快节奏的今天,其美感仍在开拓人们的胸襟、陶冶人们的性灵,即同样具有浓厚的自然界生活气息。此中关键不在于自然物象本身,而在于作者赋予情感后的盆面气息。 

 体验盆景创作是追寻一种心灵快感

   盆景,有隐士襟怀的,用坦荡脱俗的态度去制;有豪情抱负的,凭一股使命感去作;有闲情逸志的,仗清远散谈去做。各凭本份。这样,自然在干百个有天份的盆家中,偶尔便会冒出一两个旷世奇才,用不着焦急要居人之上,难得的倒是自觉本身的极限而仍能孜孜以求的更上一层楼。

 

    师造化,得心源。盆景作品便是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融为一体,是作者对造化的能动感悟,从而合造化之道,通过作者表达的感想,主体成就了艺术的人生,进入到审美的境界。其中的纽带,便是情感。正是情感,才使主体艺术地完成了物找合一的任务。  

 

  没有外在的形象,物我便无从交流。直观是一种境界,形象作用于主体的直觉感官,能为主体所感受和体悟,从而构成第一道审美关系。其次神遇是另一种境界,离形得似,把握神明。庄子言庖丁好道,解牛以神遇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能“合桑林之舞”,“中径首之会”,视此合歌舞、节律,为艺术性享受,从而进入“游”的境地。为此,古人往往强调“神会”、“神与万物交”。

 

要达到“宣宇宙之灵秘”的艺术来,创造出生命与自然浑然一体的生命来,非更高之境界——道境莫可,即所谓出入化境。出神入化达到“意冥玄化”(意致)。其道,造化之奥,生意盎然之灵,“参化工之妙”,趋入化境,释感为动,神超理得,悟为“心解”、“了达”。故盆景之化境,非孤立的外在形象本身,而是造物之体,充满生机,意态盎然,具无限生命力。

 

左思所谓“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何事待啸歌,灌木白悲吟”。(《招隐诗其》)正是这种自觉意识的写照,体现了主体生命节奏与外在旋律的有机协调。无怪乎盆景简直就是对生命无限性的追求,以心映物,超越现实障蔽,以求物我,人际间的心心相印,使主体的精神生命得以充分体现,即而获得自由与超脱。 

 

   盆景不仅仅依于热情,也不仅仅侬于养护剪扎的基本功,更不仅仅过了造型关就可言景。诚然盆景非技艺所能尽其能事。因为景是境,可以毫无隐讳的折射出作者的气质胸襟,学识修为,性情品操等等内在的东西。倘若作者枯肠俭腹,质木无文,人云亦云,即便桩坯再好,石质再优,也难有妙趣可寻。胸次迫狭,汲汲于一己私利之流,安得超逸之致?随波逐流,邀人青睐之辈,何来冲穆之情?希翼景臻高格妙境者,须在盆外痛下功夫。昔明代唐伯虎之师曾喟然长叹:“唐生过我,只因胸中储有三千卷耳。”

 

如要胸储积蓄,不妨先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中汲取营养。诸如唐诗宋词、秦汉散文、古典哲学、金石书法、小说美文乃至外国文学、美术中之有价值的东西,参悟之中体会融通。其次饱游山川江河,览观云山树影观造化之神奇,体察物理之性情,随时可心藏生境,搜尽奇峰打草稿,方到用时不嫌少,虚怀若谷,尊师重友,何妨不可在艺术的天穹下邀游?   

 

 题材1日,手眼新,虽旧仍新;题材新、手眼1日,虽新仍旧。

 

    风格,是素材与技法的圆熟运用,素材和技法,是表达盆景内涵的工具和手段,肯定了内涵,工具和手段的掌握才易顺理成章。景,是作者心智的凝结,他生活得或许不按常规,但创作时的态度肯定是严肃。 

         中国山水画融灵而动,其变在心,画家在写“身之所容”与“目之所瞩”,并达至“意之所游”与“意所忽处”。那酝酿于画家胸中万象与天地万物相融为合唱,即使是为一山一水,一石一木,一花一草也有着最个性化的欢乐与诉说。盆景大抵如此。  

 
更多>盆景动态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1.471 second(s), 83 queries, Memory 0.8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