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十年浩劫”后恢复高考的首批毕业生,我到一所中学当上一名教书育人的园丁。一位同事家中育有千姿百态的盆景:有的亭亭玉立,似窈窕淑女;有的气势磅礴,如雄鹰展翅;有的旁逸斜出,婆娑潇洒;有的平中出奇,惊世骇俗……啊,一个个鲜明的艺术形象实在太美了!触景生情,我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
就这样,我对盆景一见钟情,直至如痴如醉。星期天、节假日骑着自行车四处搜寻素材。我的家乡一马平川,盆景桩坯有限,我有时利用出差机会,有时专程到几十公里乃至几百公里之外寻找。有一次去学生家里访问的途中,我蓦然发现沟岸上斜长着一棵黄杨,树干座地弯,树皮黄白如处子肌肤,出枝低矮参差,叶子细密翠绿,已有近四十年的树龄。我身上带着一个月的工资四十多元和一个月的粮票二十来斤,在1981年还不算囊中羞涩,倾其所有换得这一心仪之物。
我知道,盆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又是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的结晶。为了掌握制作盆景的本领,我观摩以前从不关注的国画,了解辩证的画理;博览诗词、小说、散文等名篇佳作,探究奥妙的文学之道;钻研盆景著作,参观盆景园和展览,汲取行家里手的知识、经验。大自然乃盆景艺术之母。我赴黄山看云海奇松,奔黄帝陵观千年古柏,游长江三峡瞧临水、悬崖树木,登雁荡山赏似而非似、移步换景的昼夜奇观……采撷天地精华,孕育盆景佳作。
我爱盆景,热衷于创作的过程,尽情享受一个个鲜活的艺术生命渐渐在自己手中诞生的快感和乐趣。它既是轻巧的体力劳动又是积极的脑力劳动。从踏遍千山万水像寻梦中情人般地寻觅素材,到像抚育婴儿般地栽植、浇水、施肥、预防病虫害等培管,再至匠心独运地剪截、攀扎、雕琢、调整等造型,侍弄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坚持不懈,惨淡经营,最后达到巧夺天工的效果。
其间充实生活,裨益身心,不亦乐乎?鄙人于十八年前患上类风湿关节炎顽疾,前不久在省城大医院就诊,专家对我手指至今尚未变形、四肢活动自如感到惊讶。我私下揣度,这也许与我常年摆弄盆景,使筋骨得到适度锻炼不无关系。盆景,我对你的爱慕之心永恒!
(编辑/刘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