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四川省花协川派盆景文化艺术分会会长-戴昌柱

日期:2018-09-18 09:32:37     浏览:23    
核心提示:不愧是新上任的四川省花协川派盆景文化艺术分会会长,一提到川派盆景,戴昌柱开始滔滔不绝,话题集中在如何把川派盆景发扬光大。
   编者按:  在四川郫县,有一群人被称为“苗二代”,他们的父辈靠花木种植起家,成为当地最先富起来的一批农民。虽然家境殷实,但他们并没有离开脚下土地,而是选择继承父亲的衣钵,其中的很多人,已经或正在成为郫县苗木产业的中坚力量。 
 
   戴昌柱:将川派盆景做成产业    乍看上去,戴昌柱给人很本分的印象。深入了解后才发现自己被“骗”了,他是个非常聪明的生意人。不愧是新上任的四川省花协川派盆景文化艺术分会会长,一提到川派盆景,戴昌柱开始滔滔不绝,话题集中在如何把川派盆景发扬光大。
   
       戴昌柱出生在盆景世家,祖辈是当地的大户,以前家里就养了很多盆景。他的父亲对于推动郫县盆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970 年,戴昌柱的父亲在房前屋后种植盆景,当时只为爱好。“改革开放了搞绿化,公园负责人找到我家,把 300 盆盆景全买下了。”戴昌柱回忆道,当时共卖了 1000 元,在郫县友爱镇轰动一时。
四川省花协川派盆景文化艺术分会会长-戴昌柱
 
    那时候周围几乎没有人种盆景,更不知道这种东西能卖这么多钱。之后,戴昌柱的父亲被村里聘请作指导,带着很多人一起种盆景。后来自家又承包了一个国营苗圃,慢慢发展了起来,成为成都市农民里第一个盖起二层小楼的家庭。 
    
       从小的耳濡目染让戴昌柱对盆景有很深的感情。成家后,他从父亲那得到了 8 分地,自己贷款 300 元,开始了创业之路。二十多年后的现在,他已经有了面积数十亩的盆景基地,价值达数千万元。1992 年,他成立了郫县第一家园林工程公司,最早在成都市推广盆花租摆。 
    
       因为与盆景有着如此深厚的渊源,如今戴昌柱把推广川派盆景当作自己责无旁贷的事情。他正在谋划着联合郫县及周边县区的同行,把大家的盆景聚集起来,建成一个面积约 300 亩的精品盆景展示区。“川派盆景唐朝就进入宫廷了,文化底蕴深厚。”戴昌柱表示,展示区要做好盆景的文化包装。什么是川派盆景?加工流程如何?艺术文化性体现在什么地方?这些都要展示在大家面前。 
    
       再好的产品也需要成功的营销,而这正是戴昌柱最为擅长的。盆景这种产品,看似简单的一盆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上百万元,作为高端消费品,保证消费者的利益至关重要。“在服务上下功夫。”戴昌柱表示,将组建专业的服务队伍,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提供免费保养服务,距离较远的可以提供详细养护资料和电话咨询。展示公司以后还将考虑推出盆景租摆业务,保证盆景摆出来时都是最好的状态,能时常更换盆景也能保持新鲜感。  
 
  刘军:底层做起的“少当家”
 
    走在自家苗圃里,几乎能说出每棵树的来历;来到办公室,工程项目处理得游刃有余。作为公司第二代掌门人,刘军真正从基层做起,几乎从事过行业里的每个工种。    1993 年刘军高中毕业,当时家里的苗圃和工程公司都经营得小有规模。在父亲的安排下,他到自家苗圃做起了工人,做的都是苗木种植、养护等基础工作。后来到了工地上,也是从成本核算、材料购买、现场管理等做起,而且这样的工作一做就是 7 年。 
    
       直到 2000 年,当时园林工程招投标大范围推行,刘军才开始钻研这方面业务。2003 年被刘军称为自己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我把它当作一次机会和考验。”他回忆说,那是自己第一次全权负责招投标工作,最后成功中标了郫县南北大道一个标段。虽然中标金额只有 50 万元,但对他激励很大。刘军担任了该项目的项目经理,负责从现场管理到后期结算的每个环节。此后,他帮助公司相继顺利拿到万科、中海、蓝光等大型房地产公司的绿化项目。凭借优秀的施工质量,公司和几家大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房地产绿化成为公司业务的支撑点,并随着合作公司业务的拓展而不断发展。
       
        2006 年,刘军正式接管公司,多年积累的经验让他迅速进入了角色。当时公司一年的工程额在 1000 万元左右,接下来的几年几乎每一两年翻一番,去年达到 9000 万元。公司改革也同时进行,他介绍说,公司刚起步时更偏向苗圃部分,是典型的家族式经营,改革势在必行。现在刘军主要负责工程公司,他的妹妹负责苗圃经营,同时引进了很多有能力的外来人员参与公司管理,实行以指标考核为导向的管理模式。
        
         以前类似买个材料的小事儿都要等着老板拍板,对项目进度多少都有影响,严重的甚至会损害公司信誉;现在公司化的管理方式,不仅利于提升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锻炼了队伍。刘军表示,“成富”园林就是以父亲名字命名的,一定要将其做成行业品牌。
         
             徐世勇:办苗圃不离“农家乐”  
             
               成排的大银杏、颇具造型感的香港紫荆、参天的朴树……在郫县 IT 大道旁,一个建设中的苗圃十分引人注意。苗圃老总名叫徐世勇,在当地苗木圈颇有名气。不过名气更大的是他的父亲,1986 年就建了现在号称国内农家乐第一家的“徐家大院”。 
 
 
   徐世勇说,当初父亲之所以想到做农家乐,是因为家里有个小苗圃,周边环境不错,适宜城里人休闲放松。没想到一做就是 20 多年,并成为国内农家乐的典范,多位国家领导人曾到此参观。   
   
    家里的 3 个儿子后来都进入了苗木行业,也参与了“徐家大院”的经营。作为长子,徐世勇将苗圃和园林工程作为发展的重点。
    
     最近五六年苗圃发展尤其迅速,从以前的上百亩发展到 900 多亩,年销售额在 1000 万元至2000 万元之间。苗圃延续了父亲发展大规格乔木的思路,桂花等品种胸径至少 15 厘米,皂角、朴树、榉树、银杏等则动辄 20 厘米,总共 1 万多株。   
   
    “前几年市场好,不过大树资源有限,销售上一直有所控制。”徐世勇在经营上有很多的新做法。就拿 IT 大道旁正在建的 200 多亩的这块新苗圃来说,因为处于成都到都江堰的主干道旁,
除了作为公司的精品苗木展示区,紧邻大道的部分还做成了绿化样板工程,帮政府免费做了 400多米的道路绿化,既给苗子“安了家”,又展示了苗木品质和施工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新苗圃承载的最大功能,就是建成一个高端休闲中心。依托苗圃良好的环境,基地将建设酒店、餐饮、体育场等配套设施。“可以说是高端‘农家乐’。”徐世勇说,苗圃的位置太好了,距离成都市区开车不超过半小时,以后还有轻轨通过。郫县土地有限,苗圃面积拓展已经比较困难,一三产业互动的形式,可以作为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对于苗圃的未来,徐世勇也有一套想法,他准备到其他地方建一个 1000 亩左右的新苗圃,以彩叶植物和新品种为主,全部进行工厂化生产。 
 
>更多关于川派盆景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2.679 second(s), 468 queries, Memory 2.7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