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中国盆景发展之我见 图片

日期:2021-06-12 11:34:14     作者:邢进科    浏览:1    
核心提示:为了中国盆景艺术创作繁荣、健康、可持续性地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对于我国从事盆景艺术的工作者而言,2008年称得上是一个空前的盛年,仅国庆期间就同时迎来了在南京举办的有“中国盆景界奥运会”之称的“第七届中国盆景展览会”,在西安举办的“首届中国唐风盆景展”及在常州举办的“海峡两岸盆景业峰会暨盆景精品展”。三大展览中涌现出的众多精品盆景,让人眼前一亮,新人、新技术、新工艺、新艺术形式层出不穷,较集中反映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盆景艺术从衰微走向繁荣的现状,昭示着这一古老的中华艺术瑰宝在国运昌盛的未来将更加灿烂辉煌。
    但是,繁盛背后也有隐忧,如果不及时纠正某些倾向,对过去三十年的发展之路进行深刻反思,必将从整体上影响中国盆景艺术的健康发展。  
  为了中国盆景艺术创作繁荣、健康、可持续性地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既要继承中国盆景艺术特色的传统,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继承与创新是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没有继承的创新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从谈起:没有创新的继承是一潭死水,没有生命可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独树一帜,几千年来生生不息,令世人景仰,让国人引以为荣。在中国盆景艺术上,也凸现出中华文化烙印,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如在创作方法上提倡“师法自然”,在作品内容上追求“景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在构图上讲究“诗情画意”,在造型上追求“有法而无式”。这些都有别于欧、美、日等境外的盆栽盆景,独具中国特色,这就是我们“文化的根”。
 
在世界演变成为“地球村”,人员往来频繁的今天,真正具有深厚中华文化底蕴的盆景创作者深知,只有表达特色鲜明的民族风格,才会在世界上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但遗憾的是,我们有些盆景艺术从业者由于对中华文化底蕴知之甚少,“根”基不牢,盲目崇洋,像邯郸学步那样,结果别人的东西没有学到,自己的东西也丢失了。 



   我们强调继承,并不提倡抱残守缺,我们要站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锐意创新。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科技日新月异,各种艺术形式相互交融,外来文化艺术交流频繁,可资汲取养料。“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在这方面,以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赵庆泉为代表的一批盆景艺术工作者做得很好。传统的扬派盆景作品将枝叶扎成云片式,赵庆泉先生没有被此传统自我禁锢,而是在不违背中国盆景艺术“师法自然”、讲求诗情画意的基础上发展了“自然式”,破除狭隘的门户之见进行创新,开辟了水旱盆景这一全新的、更易于为大众所喜爱的盆景艺术形式,为中国盆景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我们期待我国盆景艺术工作者在保留、继承中国盆景艺术传统这个“根”的同时,能够更多更充分地运用现代科技,借鉴国外盆栽种植养护技术和枝干加工技术,融合其它一些艺术形式,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他为我用”,使中国盆景艺术如京剧、国画、书法、中医等国粹一样深入人心,走向世界,在改革开放前30年成就基础上迎来新一轮的腾飞。  


中国盆景发展之我见 图片
  二、既要努力保持发扬地方风格的特点,又要破除门户之见,互相尊重,互相包容,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真正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正如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胡乐国在《花木盆景》上发表的文章标题:“一方水土养一方盆景”。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历史沿革、地理环境、气候状况、文化心理、风俗习惯、民族组成及植物分布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而造成各地盆景艺术风格及形式都有不同,所以造就了具有地方风格的不同流派。在中国盆景艺术的这片园地里,这些不同的流派如各种奇花异卉争奇斗艳,它们之间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各有所长,不分高下。这本应该是我国盆景艺术的一大优势,但由于文化底蕴的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不一,造成了中国盆景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制约着中国盆景艺术的发展。这种不均衡不利于中国盆景艺术的整体和可持续性发展。

 
我们应该认识到,不同的地区和流派各有所长,并无高下之分。那些盆景艺术发展和商品化盆景生产欠发达的弱势地区和流派,因其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也不高,恰恰是潜力最大的地区,只是因交通、信息、市场等因素限制,暂时不能发挥出来。如果处于强势的地区祁流派能够在资金、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给予弱势地区和流派更多的支持帮助,则取得双赢的同时,更将推动中国盆景艺术这朵奇葩更茁壮更娇艳。
    自古有言“文人相轻”。笔者认为,作为中国盆景艺术工作者,我们要有更强大的包容心,有更博大的胸怀。翻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我们发现中华文化和思想最活跃且具创造性的时期,竟然是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这短短的三四百年奠定了中国后来几千年的文化思想基础?因为那时的人们更具包容性,儒家、法家、墨家、道家、阴阳家、纵横家、军事家等诸子百家并存,真正做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人们畅所欲言,思维活跃,竭力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所以其文化思想影响至今。
但自秦以后的历代王朝就没有那么宽容了,除了可以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儒、释、道之外,再不允许其它“异端邪说”存在,造成其后的历史“万马齐喑”,其流弊至今尚存。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克服地域观点、门户之见,不应搞双重标准,而应更加扶植新鲜事物。 
   除了人文环境、造型风格、欣赏趣味差异外,各风格流派因所处的自然条件的差异,其自然分布的植物和引种植物均有差异。这些差异是构成该地区该风格流派的物质基础,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利用。如广东的榕树、九里吞、福建茶,江、浙、上海的松柏,江西的赤楠,河南的柽柳、黄荆,四川的金弹子,湖北的对节白蜡、榆、朴、三角枫等都是当地极富特色的优良盆景树种。 
 
   地处华中的湖北盆景艺术在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贺淦荪教授的带领下,秉承楚文化的艺术特色,以“自然的神韵、活泼的节奏、飞扬的动势、写意的效果”为自己的风格,摒弃门户之见,博采众长,独辟蹊径,开创树石、丛林、组合多变的道路,其动势盆景风格更是给中国盆景艺术赋予了新的内涵。湖北盆景充分利用当地乡土树种如榆、朴、火棘、枸骨、水蜡等,尤其是独有的优良盆景造型树种对节白蜡,根据其自然生长习性、楚文化风格和因材施艺的造型技艺创作出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精品。湖北盆景的异军突起,无疑是包容与借鉴、秉承与创新而又不失其本来特色的成功范例,它既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又展现时代精神。

中国盆景发展之我见 图片

    三、既要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盆景艺术的创作队伍中来,又要大力提升从业者的个人素质。
    现代社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远离自然。“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但乡村也在被工业化和城市化所蚕食,离清新自然的天地越来越远。人们戏言:没有被改造的只剩下天上的月亮。这是没有办法逆转的事情,因为人类在追求白身发展的时候,对环境资源的破坏在所难免。但是人类是从大自然中衍生出来的,每个人心中对大自然都有种对母亲德恋般的情怀。
渴望清新自然的空气、浩净明丽的山水,是每个现代人追求的梦想。因而当我们身处闹市,蜗居斗室时看到一盆极富自然气息的盆景,无不勾起对儿时那种田园牧歌式美好生活的记忆,这就是盆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的内在原因。由此必将有更多的人会逐渐加入到盆景创作队伍中来,导致盆景这种过去由少数盆景爱好者把玩的艺术品走入千家万户。问题是:盆景是一门融诗、书、画等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也是一门融植物学、土壤学、生态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学,从业者的个人素质、趣味决定了作品的水平高下。
 
盆景创作者也因市场经济的冲击,急功近利,心态浮躁,正成为时下很多人的一种通病。而不为名利所惑,潜心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诗、书、画等相关艺术,学习国内外先进栽培技术和加工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因为文化科技素养低,根基不牢,所以这些人只是一味模仿,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的特色。因此,我们应该大声疾呼,为了中国盆景艺术的美好明天,我们这些盆景艺术的创作者,特别是年轻一代从业者,要努力打好传统文化根基,虚心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迎接未来的挑战!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我们热爱盆景艺术,就一定能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做出更伟大更具突破性的贡献来,实现“让世界了解中国盆景艺术,让中国盆景艺术走向世界”的宏伟目标。    (编辑/徐受)
 
标签: 第十届盆景展
>更多关于第十届盆景展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3.794 second(s), 520 queries, Memory 3.0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