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苏州杨贵生盆景遂苑园 图片

日期:2021-06-27 08:50:32     作者:刘少红    浏览:14    
核心提示:这种摸索种植盆景的经历,杨贵生一直持续到1990年苏州老城区大拆迁的时候。其间,虽然他从1985年开始下海创业,但是种盆景却早已成为一种习惯和爱好。由于老屋拆迁,
进入21世纪以来,蓬勃发展的中国盆景界,涌现出了一大批叱诧风云的人物。其中有一位颇具传奇色彩:2008年,他首次参展,就一举包揽当年三大展会的金奖,震惊了整个盆景界,这是他以令人惊叹的姿态,第一次走进盆景界公众的视野:据说,他每年不惜花费千万购买盆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盆景市场的价格:他在半年时间内,就收购了大量流失在日本的精品中国古盆…
他,就是苏州遂苑园主杨贵生。偶然结缘,深深迷恋
1981年下半年,杨贵生的爱人因工伤住院。在医院陪护期间,他偶然得到一个苏州农村苗圃病友赠送的几棵盆栽小苗。看着那几株含翠欲滴、生机盎然的嫩苗,杨贵生心中燃起无限热望,他拿回家小心种上,希望爱人也能像这几株新苗,早日驱走病魔,重新焕发奕奕神采。日复一日,杨贵生对它们倾注大量的心血,悉心加以照料和呵护。在这个过程中,杨贵生深深地喜欢上了盆景这门艺术。
当时正处于计划经济时代,虽然杨贵生是国营工厂的车间主任,又顶有江苏省劳动模范的桂冠,但是家里的经济状况还是捉襟见肘。他发现盆景不仅能够美化家庭环境,还能在经济上对家庭有所帮助。于是,杨贵生便开始摸索着小规模种植。“1984年,我第一次卖掉16盆盆景,换回550元钱,给爱人买了第一条金项链。”至今,杨贵生记忆犹新。

苏州杨贵生盆景遂苑园 图片
这种摸索种植盆景的经历,杨贵生一直持续到1990年苏州老城区大拆迁的时候。其间,虽然他从1985年开始下海创业,但是种盆景却早已成为一种习惯和爱好。由于老屋拆迁,从1990年到2000年的十年间,杨贵生的盆景艺术生涯几近中断。2000年,杨贵生迎来了事业上的第一个辉煌时期,他在苏州城南购买了平生第一块地-16亩地建造厂房。厂房建成后,他利用厂房周边的两、三亩空地,又开始种起了盆景,重新陶醉在一花一木的世界里。2001年冬,杨贵生通过苏州盆景行家金立勇结识了安徽合肥的青年盆景艺术家樊顺利,通过与他们深入的交流,他对盆景艺术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对这门艺术的热爱也更加炽烈。
从2002年开始,杨贵生花费大量精力对比研究曾在中国盆景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苏派盆景和当下苏州盆景的状况,并得出了几个结论:一是苏州盆景在树种的选择上,还是以杂木类为主,已经跟不上全国盆景发展的形势了:二是造型技法太过于传统,比较呆板,没有创新;三是创作理念上固步自封,骄傲自满。针对这些现象,他确立了自己的盆景收藏风格——在树种的选择上,以长效性的松柏类为主,而杂木类则依据苏州当地的地域特色适当加以收藏,用以丰富树木品种;在造型技法上,依树种而异,只要能将素材的美发挥到极致就行,而不能拘泥于何门何派:在创作理念上,要因势利导、因材制宜,让作品符合自然规律,符合芙学标准,让人一眼看上去就觉得舒服。

苏州杨贵生盆景遂苑园 图片
自那以后,杨贵生开始深入全国各地,大举收购优秀盆景桩材和盆景作品。只要是能令他眼前一亮的盆景,他都会不惜重金收入囊中。难怪业界有评论称,杨贵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国内盆景的价格,为中国盆景市场的繁荣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造园遣兴,顺遂心愿在苏州土生土长的杨贵生,怎么看也不像他祖居地的绍兴人,而是个道地的苏州人。或许是受苏州历代文人的影响,从小家贫的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造一座供自己遣兴的园林,一如苏舜钦之于沧浪亭,王献臣之于拙政园,周瘦鹃之于紫兰小筑。
“我一直有个梦想,想有个种盆景的园子。”杨贵生说,他最初的想法是——“希望能有个五、六亩地,种上几百棵盆景,里面再造一个能够喝喝茶的房子,就很满足了。”2003年底,他又在城南买下了一块40亩的地,其中的15亩用来建造盆景园。2004年底,盆景园竣工,杨贵生夙愿终偿,志得意满。有书法家朋友知道这件事后,送了“遂愿知足”四个字给他。他灵机一动,当即取其谐音为园子命名“遂苑”。

苏州杨贵生盆景遂苑园 图片
遂苑是一个带有浓郁传统苏州园林风格的盆景园。推开遂苑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平板曲桥,三折浮水而架,观之顿生遂苑水面阔大之感。曲桥的对岸,叠石成山,青竹葱翠。过曲桥往右行,顿觉视野开阔。右边是抄手游廊,左边是品茗闲聊的楼台,而正前方就是遂苑的主景——摆放了千余件盆景佳作与优质桩材的盆景展示区和桩材养护区。步入盆景展示区,各式盆景潇洒婀娜,摇曳生姿。园内盆景以苍松古柏居多,作品风格丰富多彩,有的傲岸孤高,直耸青云:有的盘根曲折,豪雄奇伟:还有的则清幽飘逸,含蓄婉约。
漫步桩材养护区时,笔者在一棵优质黑松桩材旁发现了一盆精美的日本黑松盆景作品。杨贵生解释说,这样做纯粹是为了作对比。杨贵生认为,相对于中国盆景来说,日本盆景有三个方面的优点:一个是盆龄长,一个是养护技术先进,再一个就是他们制作盆景的敬业精神比我们好。“但是,我们有我们的强项——我们的桩材比他们好,我们的造型艺术比他们强,我们的文化内涵比他们深厚。”杨贵生坚信:“我们的盆景,再过10年,肯定比日本的漂亮!”
初次参展,硕果累累
自从2002年正式致力于盆景艺术以来,杨贵生一直都将盆景作为一项纯粹的爱好。除了亲手创作盆景,为了丰富遂苑作品的艺术风格,汲取到更多的艺术养料,他还特意邀请樊顺利每月来遂苑创作或改作盆景,并且多次邀请徐吴、任晓明.李仲鸿郑诚恭等盆景艺术家前来遂苑品鉴创作。杨贵生就这样独自忘情地倘佯在盆景艺术带给他的陶冶和欢愉中,对加入盆景协会或是气氛热烈的盆景展览没有什么特别的热情。
直到去年9、10月间,他经不起朋友的一再“怂恿”,一时技痒,终于忍不住想向世人展示自己多年苦心孤诣的成果,不想竟出人意料地斩获了2008中国常州海峡两岸盆景业峰会暨盆景精品展的2个金奖、1个银奖和1个铜奖:之后,又荣获首届中国唐风盆景展1个特等金奖、1个一等金奖和1个三等金奖,仅3枚用24K纯金铸造的奖牌就重达700克,令人惊羡:同时,还获得了第七届中国盆景展金奖1枚!
个人第一次拿出作品参加三个大型展览,就赢得大满贯,可以说杨贵生是史无前例的。但是,对于这些意外收获的荣誉和惊喜,杨贵生总在人们提及时,谦逊地一笑置之,说之所以获奖,是因为评委们对他这个“初学者”的奖励和鼓励。
最近,杨贵生又被苏州盆景界的朋友们盛情推举为苏州市职工盆景协会的会长。面对这样的荣誉,他表示,这是圈内朋友们对他的厚爱,同时他也深感责任重大,希望能够通过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与广大同道中人一起,提升苏州盆景的人气,夺回苏州盆景在全国盆景界应有的地位。收购古盆,精品回国据杨贵生的好友胡瑞华介绍,杨贵生虽然幼年家贫,但是兴趣爱好却十分广泛:捉蛐蛐、养鸟、钓鱼……有时为了贴补家用,他还四处捉蟋蟀卖钱。事业有成后,他又迷上了红木家具。因为喜欢盆景,他还喜欢上了赏石,曾经深入安徽、内蒙和新疆等赏石资源大省,寻访佳石。还是因为热爱盆景,近年来,他又爱上了古盆,并在国内外大量收购。

苏州杨贵生盆景遂苑园 图片
“收藏古盆是为盆景服务的。”这是杨贵生收藏古盆的初衷。景、盆、几是盆景的三个基本要素,一件好的盆景作品要用好的盆器来衬托,才能更好地显出它高雅的美感。尤其是日本的盆景,素来以配衬中国古盆来显示其名贵。日本人早在江户时代(1603-1868)即已开始收藏中国的古盆,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杨贵生早在从事古盆收藏之初就不无遗憾地听说,我国的大量精品古盆流失在日本。

 
近年来,由于日本经济日渐萧条,加之几位古盆收藏大家相继过世,导致日本国内的古盆交易市场低迷,很多藏家意欲抛售手中的精品古盆。杨贵生获悉这些讯息后,立即飞赴日本大力收购。
“我用半年时间,完成了日本人几百年中国古盆收购的过程,几乎将流落东瀛的古盆悉数购回。”谈及其中的传奇经历,他走人遂苑的古盆收藏室,指着一只梨皮红泥蒲色口云足长方盆,感慨万千:“这是由清朝雍乾年间(1723-1795)的制盆名手陈文居制作的。根据日本的文献记载,明治中期(1879-1889)这个盆子就已经在日本了,并被视为铭品。

1947年日本出版的《盆栽钵和水盘》一书,将它评为‘盆中杰作中的杰作’。上世纪90年代,日本古盆收藏大家高木曾出价1000万日元求购此盆,但最后没能如愿。今年日本《近代盆栽》杂志第4期刊出了这个古盆的出.售信息,标价600万日元。我看到这个信息后,高兴得不得了,当即与卖家联系,终于将它买了回来,结束了它两百多年漂泊海外的历程”

苏州杨贵生盆景遂苑园 图片
算上在国内收藏古盆的时间,杨贵生一共用了20个月,花费了巨资购买古盆。谈到自己在国内收藏古盆的辗转艰辛,他开了个玩笑:“为了1个古盆,我追了福建漳州的一位古盆收藏者整整8个月,才从他手中买来!”
现在,杨贵生为了专心赏玩盆景,搬离了中心城区的房子,住进了遂苑,而公司的事情他也很少过问,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盆景和古盆上。他觉得目前他的盆景与古盆收藏才刚刚起步,他希望3年后,当他60岁的时候,能够拥有更多的精品盆景作品和古盆藏品,到那时,再为遂苑举办一个正式的开园仪式。
“盆景,对于我来说,只是一种纯粹的爱好。我舍得付出,是因为我真正喜欢它。你问我它给我带来什么好处?它给我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在我心情烦躁的时候,只要我去侍弄它,就能让我立刻获得平和、愉快的心境。”杨贵生如是说。(编辑/刘少红)
 
标签: 苏州盆景
>更多关于苏州盆景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1.689 second(s), 220 queries, Memory 1.6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