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沐阳盆景的4个思考和启迪 图片

日期:2021-11-20 13:34:44     浏览:8    
核心提示:沐阳民间盆景艺人依然不离不弃,以朴素、本真和善良来延续,其精神令人感佩,值得肯定和鼓励。笔者想,沐阳若能将当
沐阳盆景的思考和启迪
 
有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格外关注和认真思考:
 
普寂首创造型如“狮子、弯凤、仙人之状”的“象形盆景”是在唐东都洛阳完成,王维首创自然天趣的兰、石组合盆景是在唐西京长安完成,而画《十八学士图》的刘松年也生活在南宋首都杭州,吴自牧《梦梁录》记述的也是南宋首都杭州的盆景,这些无不说明一个历史事实,即盆景的起源、传播、发展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着极密切的关系。
 
南宋画院画家刘松年画《十八学士图》,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记述杭州民间盆景盛况,身为温州乐清人的南宋高宗朝状元、政治家、诗人王十朋则在((岩松记》)中以自身经历记述了南宋文人的盆景情结:“友人以岩松至梅溪者,异质丛生,根街拳石,茂焉非枯,森焉非乔柏叶,松身气象耸焉,藏参天覆地之意于盈握间,亦草木之英奇者。余颇爱之,植以瓦盆,置之小室。”这些都无可辩驳地说明一个事实即两宋时期特别是南宋时期的盆景已经很发达了。

沐阳盆景的4个思考和启迪
 
南宋时,杭州的盆景为什么发达?这不仅与杭州为南宋首都,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有关,也可能与杭州地方官员的盆景情结不无关系。例如留下不少吟咏盆景诗文的白居易曾任杭州刺史,留有很多吟咏盆景诗文和首创“盆景”一词的苏轼曾两度在杭州为官。

白居易、苏轼们不仅是盆景发烧友,更是对社会影响起到关键作用的地方政要和掌握当时舆论导向的文人巨擎。无独有偶,白居易和苏轼也都曾任职徐州,白居易曾先后在徐州生活22年之久,而苏轼也曾任徐州知州,这不能不让人产生许多联想,毕竟沐阳距徐州地缘相近。
 
综上,笔者得出的结论是:
 
1.中国盆景的起源、传播和发展无不围绕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展开,然后向周边辐射。而在这个辐射过程中的南进东渐显得尤为重要。两宋时期,盆景南进东渐的轨迹已清晰显现,南进就是自长安、洛阳一开封一扬州一常州一苏州一松江一嘉兴一杭州。
 
2.在盆景南进中,北宋首都开封与南宋首都杭州之间的扬州、常州、苏州等地盆景因为经济发达、文人荟萃而卓显成就斐然、鹤立鸡群,这是情理之中的事。
 
3.盆景东渐基本属于渗透型,其速度十分缓慢,这些地区因战乱频仍而使盆景的传播和发展受到阻滞,与扬州、苏州等地的盆景不可同日可语,也在所难免。

沐阳盆景的4个思考和启迪
 
4.在盆景东渐南进的历史大格局中,盆景传到沐阳的时间大约在北宋时期。此时的沐阳盆景之所以默默无闻,完全是受战乱、贫穷和文化滞后等因素的制约。所幸的是到了明代,沐阳出了个进士、刑部左侍郎胡琏,清代又出了个进士、吏部侍郎胡简敬,他们的政要身份、文人名望、经济实力以及盆景情结,对盆景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特别是他们对胡家花园的建构规模和对盆景的持续投入,胡家花园也终于有了“淮海第一园”的美誉。沐阳盆景正是依托胡家花园才颇受周折地得到传承和发展并奇迹般地将其历史原貌保留至今。

沐阳盆景的4个思考和启迪
 
笔者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唐代普寂开创的“象形盆景”模式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早已绝迹,也绝少有人正视这种盆景模式,更有人于不经意间对这种盆景模式投之以白眼,赠之以嗤鼻。这是对历史的嘲讽,也是文化的悲哀。
 
尽管这种模式的盆景价格低廉、市场衰微,但沐阳民间盆景艺人依然不离不弃,以朴素、本真和善良来延续,其精神令人感佩,值得肯定和鼓励。笔者想,沐阳若能将当地民间艺人的这种最接近于中国原始盆景模式的活化石单列为非遗项目而予以扶持并使之世代延续,岂非功莫大焉,
 
标签: 沐阳盆景
>更多关于沐阳盆景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4.967 second(s), 579 queries, Memory 3.2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