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泰州盆景走进高校栽培传人

日期:2017-06-02 14:34:44     浏览:15    
核心提示:“对盆景进行造型,除了修剪,还可以使用棕丝绑扎……”近日,位于市区泰山公园的泰州(扬派)盆景展览馆内,来了一批求学的年轻面孔。他们跟着泰州(扬派)盆景技艺第七代非遗传人濮毅东了解泰州(扬派)盆景的发展与历史沿革,并动手练习盆景剪扎技艺。
泰州盆景走进高校栽培传人 
濮毅东(右一)在指导大学生修剪盆景。陆婧摄

  本报讯(记者陆婧通讯员徐莉)“对盆景进行造型,除了修剪,还可以使用棕丝绑扎……”近日,位于市区泰山公园的泰州(扬派)盆景展览馆内,来了一批求学的年轻面孔。他们跟着泰州(扬派)盆景技艺第七代非遗传人濮毅东了解泰州(扬派)盆景的发展与历史沿革,并动手练习盆景剪扎技艺。

  这是市住建局园林部门举办的“老手艺新传承”——泰州盆景技艺进高校项目的活动之一。据悉,为了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州(扬派)盆景技艺更好地传承和延续下去,市住建局园林部门于今年初启动该项目,安排濮毅东在2月初开学后,每周到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园林园艺系,专门为大学生开设并讲授《花艺与盆景技艺》这门课程。

  “近年来,相关政府部门不断加大了对非遗的宣传和保护力度,但很多非遗文化项目依然面临‘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尴尬,泰州(扬派)盆景技艺的传承同样如此,如何打破尴尬的局面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濮毅东说。

  濮毅东说,此次活动将泰州(扬派)盆景文化引入大学课堂,打破了泰州(扬派)盆景数百年来只可以“师带徒”的传统模式瓶颈,收到了江苏牧院许多大学生的欢迎。

  经过前期的课堂理论学习后,此次走进泰州(扬派)盆景展览馆后,江苏牧院的大学生们对造型别具、风格各异的盆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现场,他们聆听盆景的民间小故事,零距离感受“滚龙弯”、“云片”、“九棕丝”等泰州(扬派)盆景制作技艺独特的魅力。

  “从书本知识到户外实践,让我对泰州(扬派)盆景技艺有了一个更好更全面的认识与学习。作为从事园林专业学习的年轻人,我们希望未来能更加深入系统地学习好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会也能成为一名传承人。”江苏牧院大学生胡瑞林说。

  市住建局园林部门负责人表示,这种走进高校主动“栽培”传人的模式,可借助高校的专业设置、教学平台,面向广大青年学生群体,在课程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式上进行探索和尝试,从而提高高校师生对泰州(扬派)盆景技艺的关注,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技艺不只停留在“记忆”的层面,而是主动寻找到更多热爱它的传人,将其延续下去。“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加入其中,来共同传承和保护好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悉,泰州是全国五大盆景流派中“扬派”盆景的重要发源地。泰州(扬派)盆景艺术相传始于六朝,盛于明清。泰州(扬派)盆景常选用松、柏、榆及黄杨等树种,这些植物株枝短叶小,姿态优美。制作时,根据“枝无寸直”的图画原理,仿照大自然中奇老古树,精扎细剪,形成清秀古雅的艺术风格。

  泰州(扬派)盆景根据“桩必古老,以久为贵,片必平整,以功为贵”的品评标准,以“一寸三弯”、“云片式”为特色,融园艺、造型、美学于一体,独具“造型如字体,片状似云层”的艺术特色。

  上世纪50年代末,盆景艺术大师王寿山先生亲赴安徽、浙江等山区,采集各种盆景树桩材料。因所选古树桩生长奇特,具有天然的透、漏、瘦、皱之体征,他首次提出了“山林气”的理念,这是泰州(扬派)盆景艺术的一次创新。

  2007年4月,泰州(扬派)盆景技艺被批准为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6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更多关于泰州盆景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3.957 second(s), 616 queries, Memory 3.5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