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西南彝族传统聚落景观的4个传统建筑

日期:2023-08-03 15:50:22     作者:林立揩    浏览:0    
核心提示:契合环境的传统建筑5.2.1院落形式及其分布的差异性特征调查结果表明,西南彝族传统聚落中的院落形式主要可分为一字型、L型、三合
 契合环境的传统建筑
 
5.2.1院落形式及其分布的差异性特征

西南彝族传统聚落景观的4个传统建筑
 
调查结果表明,西南彝族传统聚落中的院落形式主要可分为一字型、L型、三合院、四合院4种类型,并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总体而言,一字型院落主要分布于凉山地区,L型院落主要分布于滇中地区,三合院在滇中地区和红河地区均有分布,而四合院则主要分布于红河地区(图11,表4)。总体而言,地形复杂的地区院落规模更小、形式更简单,地形平坦地区则相反,可见西南彝族传统聚落的院落形式与地域环境之间联系紧密。
 
5.2.2建筑形式
 
西南彝族传统聚落中的建筑主要有搧架板屋、版筑合院和邛笼土掌3种类型,且分别分布于凉山地区、滇中地区和红河地区。

西南彝族传统聚落景观的4个传统建筑
 
1)搧架板屋建筑主要分布于凉山地区,建筑材料来源于当地丰富的森林资源,正房一般为3间,中间为通高的堂屋,集中了建筑的主要使用功能,两侧为2层的储藏室,多存放土豆等食物。建筑为搧架结构,外围护结构为夯土墙,门窗较小(图12)。

西南彝族传统聚落景观
 
2)版筑合院建筑主要分布于滇中地区,以夯土墙和土坯砖墙作为维护结构和室内隔墙,墙内的木结构作为主要的承重体系,一层为主要的起居空间,二层为储藏空间,门窗较大,有些建筑甚至完全开敞无窗(图13)。

西南彝族传统聚落景观
 
3)邛笼土掌建筑主要分布于红河地区,外围护墙体和顶面均由生土夯筑而成,墙体中的木结构作为主要的承重体系,一层为主要的起居空间,二层为储藏空间,门窗较小,甚至无开窗(图14)。
 
5.2.3接地形式

西南彝族传统聚落景观的4个传统建筑
 
在西南地区独特的地形限制下,各地区的传统建筑接地形式也不尽相同。建筑的接地形式主要与地形的坡度有直接联系,已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坡度条件下,建筑的接地形式存在一定的规律:坡度越大,接地形式越复杂,在缓坡上以“台”为主,在陡坡上则以“架”为主(图15)。
 
西南彝族虽然均分布于山地地区,还有部分聚落位于高山地区,但是其聚落均选址于地势相对平缓的地区,坡度均不会太陡,为9°~13°(16%~23%),根据建筑接地形式与地形坡度的关系,其建筑接地形式主要为分台,这也和实际调查结果一致。此外,虽然西南彝族传统建筑普遍采用分台的接地形式,却因地域性地形地貌的差异而呈现出3种典型的类型:
 
1)凉山地区——建筑与院落在同一平台;
 
2)滇中地区——建筑与院落在不同平台;
 
3)红河地区——建筑与院落的相互错叠。
 
5.2.4建筑尺度

西南彝族传统聚落景观
 
受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建筑室内的功能布局也各不相同,相应的空间尺度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总体而言,凉山地区的搧架板屋室内空间尺度较其他地区更大,红河地区的邛笼土掌建筑室内空间尺度最小(表5)。更大的室内空间便于通风与采光,以适应凉山地区寒冷的气候以及火塘的使用需求,更小的尺度则更加契合红河地区干热的气候,减少室内外接触面积和热传递,进而维持室内舒适的环境。
 
 
6结语
 
通过本文研究,系统完整地掌握了西南彝族传统聚落文化特征、分布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聚落景观的空间特征,并对不同地区聚落景观进行了初步对比分析。总体而言,西南彝族传统聚落景观营建是建立在“生产-生活-环境”三者紧密联系之上的,这也是本研究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研究表明:
 
1)在凉山地区破碎的地表和寒冷的气候环境主导下,彝族传统聚落呈现“多点分散、化整为零”的布局及景观特征;
 
2)在滇中地区平坦的坝区和温和的气候环境影响下,彝族传统聚落呈现“组团聚居、避让耕地”的布局及景观特征;
 
3)在红河地区狭窄的河谷和干热的气候环境限制下,彝族传统聚落呈现“分片集中,利用河谷”的布局及景观特征。
 
>更多关于西南彝族传统聚落景观的环境适应特征研究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455 second(s), 576 queries, Memory 3.8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