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西南彝族传统聚落景观的环境适应特征解析

日期:2023-08-03 16:42:43     作者:林立揩    浏览:0    
核心提示:西南彝族传统聚落景观主要由水体、植被、开敞空间、建筑等要素构成,在不同地区的传统聚落景观单元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表3)。凉山地区,植被占比最高;滇中及红河地区,
西南彝族传统聚落景观要素的环境适应特征解析
 
1丰富多样的景观单元

西南彝族传统聚落景观要素的环境适应特征解析
 
调查结果表明,西南彝族传统聚落景观主要由水体、植被、开敞空间、建筑等要素构成,在不同地区的传统聚落景观单元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表3)。凉山地区,植被占比最高;滇中及红河地区,植被和建筑占比较均衡,呈现出典型的地域适应性特征。
 
西南彝族传统聚落景观的环境适应特征解析
 
1)水体。总体而言,分散布局聚落中植被分布更多,集中布局聚落中建筑密集,聚落中的水体主要以自然溪流或者人工水渠为主,少有蓄水塘等大面积水体,因此水体占比都较少(图6)。由此可见,西南彝族传统聚落对于水体的利用以顺应自然为主,少有人为干预和水工设施,增强了聚落适应山区雨洪的弹性。
 
2)植被。聚落中的植被主要由农作物、自然林地和园地构成。除凉山地区聚落与耕地、林地相互融合外,其他地区的聚落中的植被均以少量的园地为主,如团山村中种植了大量的向日葵,杨巡部村中种植了核桃、柿子等果树,城子村中则利用零星的荒地种植蔬菜等。

西南彝族传统聚落景观的环境适应特征解析
 
3)开敞空间。聚落中的开敞空间主要由道路和广场构成。西南彝族传统聚落的道路结构在形式上可分为网络状与树枝状2种,其中网络状道路结构多出现在地形相对平缓的地区,聚落内道路密布,联系紧密,如红河地区的团山村;树枝状道路主要分布于高山聚落中,如凉山地区的四干普村(图7)。

西南彝族传统聚落景观的环境适应特征解析

道路类型以夯土路、石板路和碎石路3种为主(图8)。道路的形式与结构和聚落所处环境紧密相关,对于环境恶劣的凉山地区,道路组织更加随意,道路形式更加简单,而对于经济更加发达的滇中地区,道路网络更加完善,道路材质也更加精细。
 

 
西南彝族丰富的社会活动、祭祀活动和农业生产都在聚落广场上完成,其形式都以不规则形态为主,由活动空间和休息空间两部分组成,但是其组合方式则与相应的使用需求对应(图9)。

广场的规模也多与所处的位置和承担的功能相关,总体而言,聚落入口的广场尺度较聚落内部广场更大,聚落入口广场的平均面积为1740.25m2,其中杨巡部村的入口广场较小,仅639m2,这是因为杨巡部村沿山麓布局,聚落用地非常紧张,且聚落入口有一水塘,因此聚落入口广场适当缩小以适应地形和功能需求。聚落内部广场的平均面积为442.33m2,其中城子村内部广场面积较大,为1528m2,这是因为该广场位于聚落边缘相对平缓的地区(图10)。
 
>更多关于西南彝族传统聚落景观的环境适应特征研究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461 second(s), 583 queries, Memory 3.8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