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北京林业大学的景观要素认知评价

日期:2023-09-25 10:56:20     作者:许冬    浏览:0    
核心提示:以北京林业大学冬季校园景观为例,将可量化的数学关系引入景观视觉评价之中,通过实景照片语义分割技术计算景观要素面积占比,得到景观整体特征,结合点触式调研和热力分析,探讨公众的景观要素认知趋向。研究发现:
 基于点触热力分析的景观要素认知评价——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摘要:公众的审美认知偏好评价是指导景观营建的重要内容,在景观评价方法得到广泛应用并指导实践的趋势下,明确公众关注内容可以推动人景弥合,对促使公众形成空间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林业大学冬季校园景观为例,将可量化的数学关系引入景观视觉评价之中,通过实景照片语义分割技术计算景观要素面积占比,得到景观整体特征,结合点触式调研和热力分析,探讨公众的景观要素认知趋向。研究发现:
 
1)人们普遍关注自然、互动类景观要素,关注内容易受到景观要素实际占比影响;
 
2)除受占比影响外人们多关注具有明确形态差异,或直接利用文字信息表达景观语义的景观要素;
 
3)未到访过实地的受访者多关注互动、装饰性要素,到访过实地的受访者则会关注科技、文化类要素。通过构建点触式调研的方法,减少了受访者对于问卷的理解偏差及排斥心理,为适用于公众参与的景观设计更新提供新的视角。
 
“环境育人,空间育人”,景观作为隐性的教育场所,通过美学的方式传递了认知信息,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公众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1],人们可以通过对景观进行直观感受,从而激发起相应的情感体验,并在体验中培育出一定的审美创造能力。而景观因暗含“感知”特性,使得人们对景观的欣赏“不单是视觉的感知,更要以‘内在者’的角色去领会景观之于存在的意义”[2],其因突破传统美学的非理性视角,融合了古典美学、生态学、心理学、建筑学等实质[3-4],使得景观认知研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从景观认知的理论角度出发,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相继提出相关理论,例如瓦尔德海姆(Waldheim)[5]将景观美学评价分为视觉、听觉和运动知觉 3 个维度,表明了景观认知评价主客体结合的趋向,刘滨谊[6]提出了景观感应理论的基本思想,推动了景观感知及视觉评价的体系化建设。从景观认知的评价方法角度出发,国内外主流的认知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描述因子法、调查问卷法和心理物理法[7-9],并衍生出四大景观评价理论学派和六大评价模式[10]。

北京林业大学的景观要素认知评价

而随着景观评价方法及数据来源等内容的变化,国内外前沿研究开始利用眼动仪数据[11]、兴趣点数据[12]、街景图片数据[13]进行景观评价定量研究,并利用空间句法[14]、计算机视觉分析技术[15]、人工智能深度卷积神经网络[16]等方式进行数据分析,使景观认知评价从具体描述公众偏好转变为以测度为主的综合量化[17]。然而传统景观评价研究存在专家打分主观、群众调查耗时过久等弊端,在此之上的扩展研究也易出现因研究方法过于复杂而导致的主客观理解偏差等问题[18],新技术的融入同样存在着技术及设备在短时间内无法大规模普及应用的缺陷。因此,在各种信息收集及处理技术日趋成熟的时代背景下,持续探索如何融合主客观评价,借助易于普及的技术和设备扩展规划设计工具,对于景观认知研究和设计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以热力图为基础的点触热力图(click map)作为一种记录用户行为、分析用户行为的工具,在信息科技及新闻传媒领域具有广泛应用[19],它可以通过直观的方式呈现访客对所在页面位置区域的热衷程度,是网页交互体验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20]。例如 Cai 等[21]利用网页页面点击位置及驻留时间等因素对用户兴趣进行建模;Vu 等[22]通过提取用户点击网页不同位置的频率来刻画用户兴趣特征,以改善网页搜索的个性化处理。

虽然目前点触热力图在景观评价等方面的应用较为缺乏,但随着百度统计及问卷星等国产软件对点触式调研的逐步开发,该方法作为新型技术融入景观评价之中成为可能,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因此本研究借助点触式调研和点触热力分析,旨在探索将点触热力分析与景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并探究以下 3 个问题:
 
1)受访者对不同景观要素产生了怎样的认知偏好?
 
 2)认知偏好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3)不同类型的受访者有怎样的偏好差异?
 
>更多关于北京林业大学的景观要素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587 second(s), 685 queries, Memory 4.4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