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哈尔滨公园绿地供需平衡优化的3个策略

日期:2023-10-06 20:31:07     作者:刘炳熙    浏览:0    
核心提示:本研究认为应根据公园绿地供需差异结果提出不同的优化策略,并且重视各服务类型公园绿地的综合配置,结合公园绿地不同的服务内容,有针对性地补充适宜的公园类别。本研究提出以下优化策略。
1公园绿地供需平衡优化策略
 
本研究认为应根据公园绿地供需差异结果提出不同的优化策略,并且重视各服务类型公园绿地的综合配置,结合公园绿地不同的服务内容,有针对性地补充适宜的公园类别。本研究提出以下优化策略。
 
1)针对供给空白区域应全面增绿。在主城区东部和北部的公园绿地供给盲区要“全面增绿”,重点挖掘“零星地块”“消极空间”等灰色空间[22],建立完整的公园体系,满足居民基本要求。合理提升松花江南北两岸交通服务设施和道路的便捷性,通过提升交通便捷度来增加主城区北部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和供给水平[41]。对于城市边缘区要合理预留非建设空间,发挥其生态保护、休闲游憩等多种作用。
 
2)针对增绿困难区域应拆旧补绿。对于老城区,目标是优先争取土地,增设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但土地资源紧张的区域往往面临土地利用饱和、增绿困难的问题。目前哈尔滨市正在进行老旧房屋改造工程,建议在拆迁区域优先考虑增设综合公园。若难以建设综合公园绿地,也可以结合城市微更新项目适当增加小微绿地储备[42],完善公园绿地供需匹配度差和一般的区域的绿地供应。
 
3)针对供大于需的区域应引导城市空间发展:优化和完善区域资源配置,经济型和环境型基础设施同步建设,适当提升区域竞争力和人口密度,使公园绿地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并减小供需差距。此外,随着人口的迁移,应采取更精细化的调控,结合公园绿地规划标准和社区生活圈规范适当补充小规模公园绿地。
 
哈尔滨公园绿地供需平衡优化的3个策略
 
2结语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评价2010年和2018年哈尔滨市主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和供需水平,进行分析研究,推测影响因素并提出优化策略。与以往研究相比,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
 
1)过往研究将行政区域作为研究尺度具有局限性,对此,本研究提出以网格作为研究单元,探索精细化的空间尺度,加强精准诊断和关键区域识别;
 
2)与以往常用的测量可达性方法不同,Ga2SFCA法综合考虑供需规模,并可准确地表达公园绿地可达性随距离衰减而变化的特征,本研究还针对在可达性测量方法中单一搜索半径不能体现各类型公园绿地服务范围的问题,以公园绿地分级要求拓展可变的搜索半径,考虑了公园绿地类型对供需差异的影响;
 
3)拓宽了时间尺度,从空间和时间2个维度综合评价公园绿地可达性与供需水平。
 
本研究依然存在诸多局限性:没有讨论网格分辨率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以街道内的居住建筑面积为单位将人口数量分配到网格中的计算方法存在一定误差;仅通过步行的单一交通方式评价;影响因素仅基于定性分析;未考虑不同类型人群。
 
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采用更严谨的分析方法全面而深入地对公园绿地开展研究。
 
>更多关于哈尔滨公园绿地供需时空差异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262 second(s), 325 queries, Memory 2.2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