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哈尔滨公园绿地供给水平未达城市绿地规划标准

日期:2023-10-06 21:58:54     作者:刘炳熙    浏览:0    
核心提示:哈尔滨公园绿地和人口在2010—2018年均呈现向城市外围扩展的空间变化趋势。但从可达性结果来看,公园绿地实际上仍旧存在诸多服务盲区,且可达性差异逐渐增大,说明供需具有明显的不匹配现象。
1哈尔滨公园绿地供给水平未达城市绿地规划标准
 
哈尔滨公园绿地和人口在2010—2018年均呈现向城市外围扩展的空间变化趋势。但从可达性结果来看,公园绿地实际上仍旧存在诸多服务盲区,且可达性差异逐渐增大,说明供需具有明显的不匹配现象。这与任家怿等[22]、郭鹏等[21]的研究结果相似。不同的是,尽管2010—2018年公园绿地可达性无论在整体数值上还是大部分空间区域上皆有所提升,但供需平衡的比例始终极低,“供大于需”的比例却大幅增加。笔者认为高可达性并不表示供给平衡,不合理的空间配置反而加剧公园绿地的供需失衡,公园绿地供给水平目前尚未达到城市绿地规划标准中的要求
 
2公园绿地类型失衡引发供需差异
 
各公园绿地类型在老城区和新城区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可达性和供需差异。既有研究表明城市中心的供给能力更强[36-37],但本研究的结果正相反。老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空间分布相对均衡,供需空间差异较小,但因其人口密度较高且又缺少综合公园,导致整体上供给不足。而新城区在2010—2018年集中建设了许多综合公园,几乎没有社区公园和游园。尽管综合公园可达性较高,但供应饱和,反而引发了更为剧烈的供需失衡。
 
因此,笔者认为比起公园绿地的综合配置,哈尔滨市在规划中更关注传统的指标评价标准,以面积大、功能丰富的综合公园为主要建设目标,忽视了方便居民就近进入的小型绿地建设。因此,在不同区域间公园绿地类型的不均衡性是引起供需空间差异的关键。

哈尔滨公园绿地供给水平未达城市绿地规划标准
 
3公园绿地供需差异的影响因素
 
哈尔滨公园绿地供需差异增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它们建于不同的时期,以及土地资源、城市规划和市场机制的影响[5]。《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38]提出构建“三环、三纵、四横、十六园、八片”的绿地布局结构体系,其中“十六园”是指重点建设16处综合公园。而这种规划方式仅从宏观总体布局角度考虑,缺乏对公园分级的合理规划和均衡配置。

由于哈尔滨市老城区和新城区空间形态差别较大,老城区土地利用饱和,新城区用地布局较为松散,大部分综合公园设置在城市扩张的新区,如以多功能居住新区为定位的群力新区和以市政府搬迁为机遇发展的松北区。尽管这2个区凭借地理优势、政策倾向和充足空间,逐步集中建成许多综合公园,但居住区密度小且人口增长落后于建设速度,导致较大的公园绿地供需失衡。
 
此外,市场化的住房制度使房地产商成为商品房开发和建设的主体[39],环境优质、景观丰富的位置其土地价格也较高,导致绿地士绅化②。例如在群力新区,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完备的基础设施促进房价上涨,这种情况可能加剧不同社会经济层次人群的隔离[40],造成不同区域和人群所享有的公园绿地在数量、质量、可达性等方面均出现较大差异。

又如哈西新区随着2012年哈尔滨西客站的建成,被定位为城市副中心之一,并从老工业区改造为多功能现代化综合性新城区。该区域以文化、技术创新、教育和商贸业为主体,尽管成为投资热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但由于该区忽视人居环境建设,在高密度的人口下公园绿地却异常稀缺,进一步导致公园绿地供需差异。
 
>更多关于哈尔滨公园绿地供需时空差异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267 second(s), 332 queries, Memory 2.2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