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愈花园的秘密:综合医院景观如何设计才能加速患者康复?
何严怡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南岸 400074)
摘要
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和患者康复需求的日益增长,综合医院的环境设计已成为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关键因素。聚焦于疗愈景观设计在综合医院中的应用,探讨其如何通过自然和人文的景观要素来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通过深入剖析综合医院景观现存问题和疗愈景观优化设计原则,并对比分析国外成功案例,提炼出一系列有效的疗愈景观设计策略,旨在不断提高综合医院景观设计水平。
关键词:疗愈性设计;综合医院景观;患者康复
文章目录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公众对健康生活质量追求的提升,综合医院环境设计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综合医院中,疗愈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它通过提供一个促进心灵康复的空间,成为现代医疗设施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社会对健康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疗愈景观设计成为风景园林和医疗设施设计领域的一个焦点。因此,如何在综合医院中,创造出一个能有效减轻压力、保障患者身心健康的疗愈景观,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概念界定
1.1 疗愈景观
20世纪80年代,疗愈景观的概念开始初步形成,被定义为一个综合性的景观环境,其基础在于自然元素和物理空间的精心结合,旨在营造一个促进身心健康的场所。疗愈景观的概念源自康复性景观的理念,并在其基础上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新领域,这一概念不仅拓展了目标受众范围,而且拓宽了应用场景的多样性。疗愈性景观范畴较为宽泛,涵盖医疗环境、特定机构等多种场合,并且其功能类型也呈现出多样性。
1.2 综合医院景观疗愈性优化
疗愈景观和综合医院景观优化设计更侧重于其医疗属性,强调治疗功能,以为患者提供恢复身体机能和促进健康的机会,这些景观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创造支持性的环境,帮助患者重获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平衡。因此,综合医院中的疗愈性景观设计是一种物理空间的创造,更是一种全方位的健康促进策略,通过优化医院环境设计来提升患者的康复体验和生活质量。
2 综合医院景观设计现存问题
我国综合医院景观设计问题包括空间布局缺乏整体性、景观空间划分不明确、交通组织混乱、绿化面积不足4个方面,影响了医院效率、患者体验和康复。这些问题源于对未来发展的忽视和对使用者需求的误解,忽视了患者的隐私和安全感需求,增加了患者移动难度,并剥夺了患者接触自然环境的机会。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人性化和疗愈保健导向的系统规划和设计优化(见表1)。
3 医院疗愈景观优化设计的原则
3.1 健康安全原则
综合医院户外景观设计应优先考虑健康安全,鉴于医院人流量大的特点,设计必须确保环境安全,包括合理的交通布局、清晰的医院边界、有效的人车分流和动静区域划分,同时,符合消防标准。硬质景观设计应注重安全实用,如选择舒适的休息设施、防滑铺装和无害康复器材;对于软质景观设计,应选用有益于人体康复且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排除有毒或刺激性植物,提升患者就医的安全感。
3.2 疗愈保健原则
医院外部空间设计应融入疗愈景观设计理念,重视自然景观的疗愈效果对患者健康的影响。需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心理状态和健康状况,利用自然元素,如空气、光线、水分和植被等,营造出有利于患者康复的环境。此外,设计应包括种植、欣赏和手工制作等互动机会,并配备有助于恢复健康的设施,以促进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和增强其社会参与感。
3.3 植物配置原则
植物的选择和布局对于提升患者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应根据患者的健康需求,挑选具有养生和保健功能的植物种类,形成有益的生态环境。植物的选择应兼顾保健和美学价值,利用景观植物创造治疗性环境,为患者提供一处宁静和谐的空间,促进患者放松和缓解压力。
3.4 人性化设计原则
医院外部空间的“以人为本”设计应保障患者在景观环境中的健康与安全,同时,提供温馨舒适的空间。设计需考虑无障碍通行、清晰的交通流向和明确的标识系统,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此外,重视营造空间的亲和力和舒适性,使得空间环境具有自然治愈效果,减轻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压力与紧张情绪。在选择休息设施和地面材料时,应遵循舒适和无障碍的原则,并基于患者对隐私和宁静空间的需求,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共存。
4 案例研究分析
4.1 美国伊丽莎白和诺娜·埃文斯康复花园
伊丽莎白和诺那·埃文斯康复花园位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的植物园内,占地1200m}^2,被认为是国际上康复花园的典范之一。空间布局上,埃文斯康复花园被巧妙地划分为3个独特的功能区域,分别为静思区、探索区和园艺疗法区,每个区域都各具特色,满足人们进行社交互动和独处反思的需求。该设计巧妙利用了人与植物、人与园艺设施、人与人之间的多感官互动体验,为行动不便的人们提供了3种独特的途径来调节神经系统网。静思区、探索区和园艺疗法区设计体现了“疗愈保健原则”,通过不同功能的区域划分,满足患者不同的身心需求。
4.2 日本关西劳灾医院
在日本关西劳灾医院景观规划中,精心设计了多个节点,包括安乐门、四季花园、阳光花园、私语花园、天光小径、光之庭、花之溪和回忆花园。为了提升坐轮椅病人的观赏体验,在四季花园设置了抬升花床,使得患者能够欣赏到美丽的花卉。通过将私语花园的水景和墙壁巧妙结合,营造出数个半封闭的空间,为使用者提供了交谈和静坐休憩的场所。
在花园设计中,将步行训练设施与景观相融合,特别是在“花之溪”与“光之庭”2个核心节点上。在花之溪区域,设置了3种不同类型的训练步道平坦、坡道与台阶,以满足不同康复阶段的需求。在光之庭区域,通过草坪与平缓坡道的结合,提供了一个安全而有效的步行训练环境,制高点的平台设计使得使用者能够俯瞰整个花园的美景,而不同坡度的步道均配备了安全扶手,确保了使用者的安全。在四季花园区域,通过营造四季变化的花卉景观体现了“植物配置原则”,通过抬升花床体现了“人性化设计原则”,方便轮椅患者观赏。这些细致入微的设计考量,既体现了对使用者身心健康的关怀,也展现了疗愈景观设计的精细化和人性化。
综上所述,综合医院应融合多样化的活动空间,这些空间应与自然景观、景观小品、休憩集散地、感官体验和互动体验等元素有机结合,通过一体化设计,将这些活动空间与现代医学诊疗功能相融合,可以实现对环境交互共鸣的重视,对地域文化的深入融入,以及对不同客群需求的细致考量,才能构建出一个在医疗功能与疗愈环境之间达到和谐平衡的综合医院,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体验,从而提升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5 综合医院景观的疗愈性优化设计策略
5.1 整体空间规划与功能的疗愈性优化
5.1.1 优化空间形态。
首先,应明确功能分区。根据医院不同区域的功能特点进行合理规划,形成统一整体。通过空间要素的多样性,如线条、形态、色彩、纹理、声响和气味,增强空间设计的个性,创造舒适的空间体验。其次,空间设计应注重空间布局的虚实对比、层次分明,以及不同开放程度的空间融合。同时,基于患者的情绪需求,设计不同类型的空间和活动场所,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场所体验设计强调多样化的空间形态和可参与的活动空间,以提升患者的体验感和参与度。最后,优化室内外空间的连通性,设置明确的景观轴线,串联各个功能分区,增强景观空间的引导性和连续性,确保空间过渡自然、隔离噪声,防止交叉感染。合理的场地规划能够显著提升医院的使用效率和患者的就医体验,同时,结合植物、水景等自然元素,营造宁静、舒适的疗愈环境,体现了疗愈保健原则,有助于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提升医院整体规划的前瞻性,实现户外景观空间的合理规划与布局。
5.1.2 优化功能多样性。
在医院建筑设计中,总体分区和流线已初步形成,设计师需进行局部调整,以满足不同科室的需求。首先,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差异,可将医院人群分为患者、医护人员、患者家属及探视者,并针对每类人群设计相应的景观环境。综合医院的功能组织和场地规划需遵循人性化原则,考虑到患者及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医院选址应便于交通接入,并确保环境清洁、远离污染源。其次,功能区域的合理划分和流线组织,如医疗区、总务区等,需确保不同功能间的紧密联系与合理布局,同时优化医技部门位置,减少患者行走距离,为医护人员提供高私密性和领地性的户外环境,为患者家属及探视者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休闲放松的空间。丰富空间形态和活动参与度的环境,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和心理状态。最后,遵循疗愈保健原则,营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疗愈环境,利用植物、水景等自然元素,打造宁静、舒适的景观空间,设置康复训练设施、园艺疗法区等,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身心疗愈,促进患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增强社会归属感,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5.1.3 交通组织优化。
一方面,实施明确的人车分流设计,通过设置专用行人道和车辆道,确保人车各行其道,减少相互干扰,建立清晰的交通标识系统,引导人流和车流有序流动,提高交通效率。另一方面,应完善过街设施,如地下通道或天桥,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通行安全,提升医院户外环境的交通组织效能,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宁静的康复环境。
5.2 环境疗愈性的优化
5.2.1 优化空间组织。
遵循健康安全和人性化设计原则,保持空间组织的条理性,并通过巧妙规划,增强空间的宜人感。根据医院的医疗特点、建筑用途和人流规模等因素,科学选择多种空间类型,包括入口、出口、集散点、庭院、屋顶和康复花园等。同时,合理安排主要入口与城市交通要道之间的空间,减少外部因素对医院及其周边环境的干扰。
5.2.2 优化景观布置。
一是注重景观布局,实现人车分离,确保实施道路无障碍通道设计。二是通过利用不同的园林设计元素,如装饰石、植被、树篱、地形特征等,加强公共区域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环境与建筑之间和谐一致。三是利用现代科技,引入互动式装置,这些装置可分为动态、静态或结合体3类,涵盖灯光、音乐,烟雾和水流等多种元素,能为用户提供独特的互动体验。四是在医院外部景观设计中配置互动装置,为患者和其他使用者创造沉浸式的体验,帮助患者分散对病痛的注意力,缓解心理压力。
5.2.3 优化绿化空间,提升疗愈效果。
自然景观设计应注重感官体验的丰富性,合理构建植物空间,打造特色化植物景观。结合医院室外空间承载力的限制,采用立体绿化等手段提升绿化效果,同时,注重窗景对室内环境的影响,通过绿植的垂直配置达到遮挡视线和保护隐私的效果。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景观的美观性,而且能有效阻隔外部环境的干扰,为患者提供宁静的康复空间。在设计过程中,需考虑不同季节绿植的高度、枝叶疏密的空间搭配,以适应四季变化,增强景观的观赏性和功能性。同时,结合患者健康需求,合理搭配花卉、树木种类及色彩,结合庭院布局和小品园林设计,能为患者提供舒适、放松的就医环境,有助于缓解病痛,促进康复过程。
5.3 场地与建筑的疗愈性优化
为了促进景观设计与建筑的协调统一,可通过加强公共区域之间的联系,使建筑物与场所能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应在景观设计中融入无障碍通道、休闲座椅、高识别性标识系统、安全舒适的铺装以及和谐的景观照明等设施,确保空间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另外,通过利用景观小品、装置及绿植等元素,将叙事性设计融入医院户外景观,既能为患者提供物理疗愈,又能为患者提供精神慰藉,增强其康复信心。
6 结语
综上所述,综合医院景观疗愈设计不仅要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和社会需求。通过深入剖析疗愈景观设计原则和策略,希望能为综合医院景观疗愈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未来,应进一步探索医疗环境创新设计,推动综合医院环境设计理念的革新,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人性化、便捷且高效的就医环境。
参考文献
(收稿:2024-06-22)
[1]毛希,基于自然因子疗法的疗愈景观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21.
[2]帕特里克·弗朗西斯·穆尼,陈进勇,康复景观的世界发展中国园林, 2009,25(08):24-27.
[3]李松阳,中老年群体需求视角下森林康养基地规划设计 以三明市格氏栲森林康养基地为例[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23.
[4]张玉叶,基于园艺疗法理念的综合医院户外景观更新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3.
[5]李韬,传统中医养生文化影响下的养老景观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23
[6]彭伟宁,湘潭吉利社区公园康养景观优化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 2022.
[7]叶贤伟,重庆山地社区户外公共空间包容性改造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22.
[8]谭欣妍 广州市城市绿地公用设施包容性设计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9]张英,王云才,发达国家户外开放空间包容性设计经验与启示[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10]班千柿 康复花园理念在医院户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郑州轻工业学院,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