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城市触媒理论下的南京市月牙湖滨水空间更新策略

日期:2022-03-09 11:42:15     作者:李金蓉    浏览:7    
核心提示:城市触媒理论与滨水空间微更新设计存在许多契合点[1],以此为项目突破口,引入城市触媒理论参与月牙湖公园更新设计过程,通过确定月牙湖触媒载体、引入触媒要素,引发月牙湖触媒效应,构建滨水空间中的景观触媒体系,并对后续触媒反应进行多方引导,以提升滨水空间品质,激发滨水空间活力[2]。
滨水空间是城市居民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活力的重要体现。然而随着城市的开发建设,滨水空间出现了景观吸引力下降、生态环境破坏、文化景观缺失等问题。

通过对现有触媒景观设计案例研究分析发现,城市触媒理论与滨水空间微更新设计存在许多契合点[1],以此为项目突破口,引入城市触媒理论参与月牙湖公园更新设计过程,通过确定月牙湖触媒载体、引入触媒要素,引发月牙湖触媒效应,构建滨水空间中的景观触媒体系,并对后续触媒反应进行多方引导,以提升滨水空间品质,激发滨水空间活力[2]。
 
1城市触媒理论概述
 
1.1概念生成
 
“触媒”一词最早出现在化学领域,是指为改变某些化学进程的催化剂[3]。20世纪80年代,美国建筑师唐·洛干和韦恩·奥图首次将触媒效应引入城市建设当中,并将其定义为“策略性引进的新元素,复苏城市中现有的元素而不需彻底地改变它们,作为一个可以刺激与引导后续开发的元素,能相继影响城市元素的形式、特色与品质,促使城市持续改革发展[4]”。由此可见,城市触媒理论是通过引进新的触媒元素,激活场地现有元素,并与之产生新的景观效应,创造活跃的公

城市触媒理论下的南京市月牙湖滨水空间更新策略
 
1.2城市触媒的特性
 
1.2.1整体系统性。
 
城市触媒的反应过程不是孤立的状态,通过借助城市触媒元素,不断与周边环境相互影响,在反应过程中形成有层次的更新系统。
 
1.2.2局部带动性
 
触媒反应过程是以点带面,首先在局部范围内发生的一种反应现象,通过在局部范围内引进触媒新元素激发场地活力。
 
1.2.3持续渐进性
 
触媒效应是通过多个持续不间断的反应阶段逐步产生触媒效应[5],这种更新方式对场地原有元素不具有破坏作用,而是对原有要素进行触发,重塑活力开放的第三空间,实现场地可持续更新及发展。
 
1.3触媒反应的过程
 
研究发现,城市触媒理论是在城市发展和更新中逐步确立起来的,通过发掘潜力触媒因子、选择合适的触媒载体、引发触媒效应等方法,实现触媒理论的空间转化,即在不破坏原有环境要素的前提下,引入新的景观要素,激活场地活力,改善区域环境。
 
2项目概述
 
月牙湖公园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因湖面呈月牙形而得名[6],从中山门延至酒精厂路段,河道长约3.6km,平均河宽180m,占地约70hm2,水面约43hm2。场地周边大部分为居住用地,附近居民及游客为主要使用对象。经过实地详细调研发现,当前月牙湖正面临着景观吸引力下降、环境承载力退化和文化生命力薄弱等多重问题的考验。
 
标签: 滨水
>更多关于滨水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012 second(s), 16 queries, Memory 0.5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