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让泰州盆景走进千家万户

日期:2016-08-15 23:57:58     浏览:40    
核心提示:原扬州盆景园主任万瑞铭曾说过,泰州是扬派盆景的发源地,现存扬州的古老盆景80%来自海陵。2008年6月,泰州(扬派)盆景剪扎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为泰州扬派盆景的集中地,泰山公园内的泰州市盆景研发中心现有300多盆精品盆景,其中在省级以上获奖的近40盆。
 让泰州盆景走进千家万户

泰州是扬派盆景的发源地,现存扬州的古老盆景80%来自海陵。盆景研发中心现有300多盆精品盆景,其中获省级以上奖的近40盆。
 
  不过,市区几家花鸟市场出售的盆景大多来自如皋、安徽等地。如何改变泰州盆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局面,让其走上产业化道路?业内人士认为,应吸收先进流派的市场理念,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泰州盆景始于六朝,盛于明清,1979年,发源于泰州的扬派盆景与岭南派、川派、苏派、海派合称中国盆景五大派别。然而,当周边地区盆景产业沿着产业化道路高歌猛进时,泰州盆景依然养在深闺。
 
  业内人士认为,泰州一统天下的扬派盆景,由于制作周期长,难以组织商品化生产,成为制约泰州盆景产业化的瓶颈之一。从今年5月开始,市区的盆景爱好者陆续邀请外地盆景技师来泰,制作新式岭南派盆景
 
  “岭南派盆景的制作周期也很长,但它吸收市场理念,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值得扬派盆景学习。我们还将逐步引进各类盆景,在泰州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为泰州的盆景产业化创造条件。”友园园主、泰州市花木盆景协会会长陈友萍说。
 
  丹阳技师来泰
 
 
  带来岭南派盆景新理念
 
  近日,市区私家盆景园友园中,来自丹阳的盆景技师张锁根按照岭南派盆景的制作方法,为一株黑松初步定型。只见原本张牙舞爪的黑松坯材,在他手中经过铝丝蟠扎,修叶摘顶,片刻间就出落成古代文人画中的苍古奇松。
 
  张锁根是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从事盆景制作30多年,尤其长于制作岭南派盆景。
 
  起于汉元、盛于清朝中叶的岭南派盆景,以“师承画理、源于自然、缩龙成寸、四季情趣”的艺术特点和“截干蓄枝”、“分段培育”的独特培育技法,在我国盆景艺术流派中独树一帜。
 
  “如果说扬派盆景是工笔画的话,岭南派盆景就是小写意画。”市花木盆景协会副会长孙大宝认为。
 
  “正宗岭南派盆景和扬派盆景一样,‘截干蓄枝’起码要25年,很多精品盆景三四十年还不能定型。”张锁根介绍,近年来,随着各地盆景产业异军突起,为适应市场需求,岭南派盆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在保留原有审美特征的前提下,改进了生产工艺,缩短了制作周期,这样的盆景被称为新式岭南派盆景。
 
  张锁根说,新式岭南派盆景经过初步定型,待3至5年基本成型后,将铝丝拆除,再根据需求,重新修剪,蟠扎,整枝。
 
  张锁根为友园共制作了11盆岭南派盆景。从今年5月开始,张锁根就应我盆景爱好者邀请来泰制作岭南派盆景了,迄今为止,他在市区共制作了20多盆新式岭南派盆景。
 
  墙内开花墙外香
 
 
  期待泰州盆景形成特色产业
 
  陈友萍介绍,近年来,随着市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盆景爱好者队伍当中来。市花木盆景协会现有会员400多名,人数在省内仅次于南京和苏州。其中,会员拥有大大小小的盆景园50个。
 
  陈友萍说,花木盆景协会经常邀请专家授课,请园艺师实际操作、讲解,组织去外地参观。8月2日,会员们去常州金坛的私家盆景园聚松园参观,大家感觉非常震撼,“100亩的园子,大大小小的树木1000多棵,共10多个品种,仅松树一种就有500多棵。而且,盆景都比较名贵。”
 
  2008年,常州盆景爱好者、企业主吴吉成在金坛皇塘镇租地,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聚松园,目前,该园迈上了盆景产业化的快车道,资产已达上亿元。
 
  远的不说,友邻县市中,让泰州的盆景爱好者“羡慕嫉妒”的是,2013年,如皋市实现花木盆景营销额100多亿元。而最初,通派盆景是作为扬派盆景的支脉流传下来的。
 
  中国盆景大师、原扬州盆景园主任万瑞铭曾说过,泰州是扬派盆景的发源地,现存扬州的古老盆景80%来自海陵。2008年6月,泰州(扬派)盆景剪扎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为泰州扬派盆景的集中地,泰山公园内的泰州盆景研发中心现有300多盆精品盆景,其中在省级以上获奖的近40盆。
 
  不过,泰州在盆景艺术方面的优势似乎养在深闺。
 
  市区森园路、江州路等几家花鸟市场均兼营盆景,但这些盆景大多购自如皋、安徽等地,品种单一,选择余地不大,不少市民只能外出购买盆景。
 
  “盆景除了艺术价值、文化价值,还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陈友萍说,“泰州应该充分利用传统优势,整合盆景资源,打造自身的盆景品牌。”
 
  在传承基础上创新
 
 
  让盆景走进寻常百姓家
 
  泰州盆景研发中心副主任、扬派盆景省级非遗传人曹季德说,扬派盆景创作周期长,难以组织商品化生产,很难走入寻常百姓家,“传统的扬派树木盆景特别讲究功力深厚和自幼培植,在树木造型上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云片’。而要将枝叶扎成云片,一般要经过多年的加工培养才能成形。由于精工细雕,成本较高,价格相应也高。”
 
  陈友萍表示,泰州盆景要形成产业,重要的是要吸收岭南派盆景的市场理念,在完整地保护、传承好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保持扬派盆景“云片”和“层次分明”特色的基础上,改变以扎为主,以剪为辅的技法,将其简化为以剪为主、扎为辅,变棕扎为棕扎与铅丝缠绕相结合,走盆景制作简化、快速造型之路,创作一些既符合现代审美情趣和市场需求,同时又不失本土文化特色的新作。
 
  “首先突破传统制作扬派盆景‘松、柏、榆、杨’的框框,引进培育适宜盆景制作的植物品种,如五针松罗汉松、枷罗木、红枫、银杏、真柏、金钱松等;其次,要有较大规模的植物培育基地,走规模化发展之路;再者,得培育一支高素质的从事盆景制作的队伍。”陈友萍说,为了满足市民审美多样性的需求,今后,泰州的盆景爱好者还将逐步引进各类盆景,在泰州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为泰州的盆景产业化创造条件。
 
  一代宗师光耀泰州盆景史
 
  泰州盆景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气象,跟一代一代盆景大师的努力密不可分。在泰州盆景的发展史上,已故泰州籍中国盆景艺术大师万觐棠、王寿山被誉为泰州盆景一代宗师。
 
  曹季德介绍,万觐棠、王寿山分别为万氏、王氏盆景世家的第五代传人。清乾隆年间,万家开始莳花养草并剪扎盆景,咸丰年间,万家花园在通、泰、扬一带颇有声名。民国初年,王家在泰兴设森茂花园,一九三二年春迁至泰州,在泰州八字桥南创建“景园”。万觐棠、王寿山十岁左右随父习艺,二十岁时练就娴熟的盆景剪扎技艺。他们以艺会友,吸取苏(州)常(熟)、通(州)如(皋)派盆景之长,融入祖传技艺之中,逐渐形成泰州盆景独特的艺术个性。
 
  曹季德说,新中国成立后,万觐棠、王寿山在泰山公园等处精心培育盆景,带徒传艺。其作品严整而富有变化,清秀而不失壮观,在国内外盆景比赛、展览中屡获大奖。1979年9月,在北京北海公园举办的第一次全国盆景艺术展览上,泰州盆景吸引了中外观众,受到盆景界的好评。1985年9月,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会上,万觐棠的《巧云》、王寿山的《云中绘石》双双获得一等奖。1987年4月,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王寿山的《鹤立衔芝》荣获最佳创作奖。
 
标签: 泰州盆景
>更多关于泰州盆景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243 second(s), 44 queries, Memory 0.6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