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黄敖训大师30年松树盆景创作历程

日期:2018-02-18 11:24:32     浏览:25    
核心提示:黄敖训大师从事盆景艺术创作30余年,博采众家之长,不断吸取古今中外艺术养分,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勇于创新,逐步探索出一条尊重自然、崇尚画意、富于个性的盆景艺术道路。应小编再三恳请,黄敖训大师将30多年来松树盆景创作的心路历程奉献给大家,并分享近几年来的创作大片,
 为你精心制作盆景理论、技法、造型、鉴赏、市场和造园等方面的专业内容,提供最新鲜的行业资讯。每天六点,不见不散!
 
 
【原编者胡昌彦先生按语】黄敖训大师从事盆景艺术创作30余年,博采众家之长,不断吸取古今中外艺术养分,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勇于创新,逐步探索出一条尊重自然、崇尚画意、富于个性的盆景艺术道路。应小编再三恳请,黄敖训大师将30多年来松树盆景创作的心路历程奉献给大家,并分享近几年来的创作大片,为2018年春节增添节日的祥和与喜庆。让我们向大师致敬! 
 
黄敖训大师30年松树盆景创作历程
 
与盆景结缘30多年了。30多年来,发生了很多变化,不变的是对盆景的执着和对松树的眷念。盆景带给我无穷乐趣,带给我许多人生感悟。盆景永远在成熟之中,永远给人更好状态的期盼,正如人生没有圆满,人生在永不停歇的探索中逐渐沉淀和丰满。
 
 
 
我爱松、养松、制作松、研究松。与松结缘,一生无悔。松是长寿之木,干直枝挺,松皮嶙峋。松树性格刚强,宁折勿弯。松树坚韧、飘逸、洒脱,千姿百态,给人启迪,为盆景创作打开了广阔空间。
 
 
 
我学习、创作盆景,30年来走过的历程与自己最崇拜的三位老师密切相关:从初期的浅赏到进入艺术创作之门,再到系统学习、钻研各方面技艺和技巧来形成自己创作的特色,到现在不满足于现状,推翻了自己以前的常规做法,重新向老师学习突出空间变化,表现自然野性的方法。期间逐步研究、吸取包括岭南技法在内的各种技法,用以丰富和完善创作技艺,吸收音乐、绘画、书法、诗歌等传统艺术养分,从提高盆外功夫来反哺,增加创作盆景的灵感。
 
 
自1997年3月单独考察日本几大名园之后,吸收、学习日本木村正彦老师的精细风格,特别在作品整体设计、构思、技术和技巧等方方面面,能真正做到一丝不苟。因此,前10余年间,受其影响,作品讲究结构严谨、做工精细。久而久之使作品自然形成了较为严谨工整,但空间变化不足的特点。
 
 
偶然间翻阅曾经的笔记,看到摘录自木村正彦的一段语录:“创意人人皆有,但往往易因常识等安心、安定的心态而形成枷锁,只能在狭隘的视野中发展,无法远观外界丰富的领域。若能摒除对盆栽先入为主的观念,相信必能创作出无数的杰作。”看完之后,突然间脑海中似乎有扇大门打开。感觉长期安逸的心态使我的创作出现了瓶颈。
 
 
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通过对自己作品的重新审定,又在国内老师的点拨下,发现了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所以,在后来的创作中,我借鉴、吸收岭南杂木类的创作技法,通过大胆的删减:一棵树几乎删除一半左右的枝叶,同时配合布枝构图的画理原则,加强背枝为正面画面服务的理念,突出透视效果,增加纵深。除此之外,处理好“啃干枝”,运用画理“点断”的技法,达到空间模糊的效果。这样能更好的表现线条、空间虚实变化之美,让一切朝着自然而又有韵味的方向推进。
 
 
 
当然,在刚进入试作阶段,也经常会出现一筹莫展的境地。因为枝叶的减少,空间的增多,使线条与整体疏密度的平衡处理遇到困难。好在过去养成的精细习惯,会不厌其烦地反复调整,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创作虽然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与老师的要求和标准仍有较大差距。
 
 
在盆景创作的过程中,我习惯听着音乐,观其型,立其意。通过远观沉沦于遐想,在音乐声中构思形象,然后才下手创作。这样的创作完成后常常会形成多面可以欣赏,整体艺术形象自然端丽,充满诗情画意的效果。
 
 
 
从初爱盆景到今日,匆匆岁月,历历在目,恍如昨日。30年青春韶华,辜负了很多,觉得聊以自慰的盆景作品太少。现将自己把玩盆景之历程作一小结,当不负自己,不负同好。
 
 
 
适逢年末岁首,为感谢三位老师和众位好友亲朋,特记述我学习、创作盆景的心路历程。祝老师们、亲戚朋友们:春节快乐,狗年旺旺,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更多关于松树盆景的文章     
最新文章
更多关于黄敖训盆景的文章

Processed in 1.862 second(s), 319 queries, Memory 2.1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