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素仁格盆景艺术的发展及现状

日期:2018-04-03 13:27:12     浏览:38    
核心提示:“素仁格”盆景艺术自产生以来,已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经过几十年的继承和发展,在国内盆景界已是深入人心,得到充分肯定和推崇,成为岭南盆景乃至中国盆景别有一格、更经常使用“素仁格”的概念。由此,“素仁格”盆景艺术逐步在岭南盆景界风行,并很快在国内盆景界中形成共识。
 2“素仁格”盆景艺术的发展及现状  
 
    “素仁格”盆景艺术自产生以来,已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经过几十年的继承和发展,在国内盆景界已是深入人心,得到充分肯定和推崇,成为岭南盆景乃至中国盆景别有一格、特色鲜明的重要分支,在国际盆景界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1概念的基本确立   
 
   “素仁格”作为盆景一个独特风格的概念,是随着素仁盆景风格的产生发展而逐步确立的。 
   
    素仁创作盆景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目标,其盆景作品风格与众不同,总是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好评。据岭南盆景老前辈回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岭南盆景玩家和爱好者中已有“素仁格”的说法,当时是与大树型、木棉格等盆景型格并称的,可见当时素仁盆景已别具一格。

素仁格盆景艺术的发展及现状

    
    在1960年广州举办的盆栽展及交流座谈会上,素仁就专门作了“我对盆栽艺术独特风格的尝试”的发言,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创立自己盆景“独特风格”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岭南盆景的3种风格类型已明确提出,最早见于1981年版广州市园林局等负责编写、国家城建总局审定的《中国盆景艺术》之后,1985年版孔泰初等编著的《岭南盆景》、1995年版吴培德主编的《中国岭南盆景》等权威专著中有专门论述。其中素仁风格作为岭南盆景的一支独特流派风格已得到了大家认可。1989年笔者在《谈素仁盆景艺术风格》fll一文中,直接提出了“素仁风格”的说法。
    
    之后,韩学年大师等在他们对素仁风格盆景创作实践和研究中,更经常使用“素仁格”的概念。由此,“素仁格”盆景艺术逐步在岭南盆景界风行,并很快在国内盆景界中形成共识。
    
    2.2继承、弘扬和发展
    
    随着“素仁格”的形成,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岭南盆景圈内逐步出现了一批爱好者和追随者。他们崇尚素仁盆景风格,并在实践中模仿学习,创作出有素仁风格特色的盆景作品。如曾跟随素仁学艺的黄锦、潘岐山等,其作品多有素仁盆景的风格和味道。1979年在北京举办的中国花卉博览会上,劳秉衡代表广州送展的一盆双干高飘朴树;1987年叶铭煊参加第二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获三等奖的双干雀梅《长相依》,还有谭广颐的双干高飘水横枝等,都由于富有素仁风格韵味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瞩目。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后,“素仁格”更受到广泛重视、关注和追捧,出现了一批以继承、发展素仁风格,研究创作“素仁格”的盆景大家,他们创作出一批有素仁风格特色的优秀作品。特别是韩学年大师,更是对“素仁格”盆景情有独钟,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创作,潜心研究,创作出大批有独特风格的精品,并对“素仁格”盆景具有独到的见解和体会,得到盆景界的充分肯定。 
    
    另外,近年“素仁格”盆景得到较大的普及,已拥有一批继承者和追随者,并创作出不少好作品。如“弄文玩素”作为一个志趣相投的组合群体,聚集了一批“素仁格”盆景爱好者,定期开展交流、展示和活动,对“素仁格”盆景进一步普及发展有积极意义。去年他们先后在江门、顺德大良举办了两次“弄文玩素”树友展示交流活动,在盆景界引起了积极的反响,也为这次研讨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3理沦支撑基本建立
    
     对“素仁格”盆景艺术风格的理论探索,是随着“素仁格”盆景的创作实践而展开的。20世纪60一90年代,有关素仁风格的论述和文章已陆续见于岭南盆景的研讨会发言、专刊杂志和有关专著。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素仁风格逐步引起了国内盆景界的关注和讨论。近几年,一些盆景界专家、学者也加入了研究和讨论,不少还作了系统研究和论述。这些探索和讨论,大大丰富和充实了“素仁格”盆景的内容,不仅推动了“素仁格”盆景艺术理论的形成,也推动了“素仁格”作为独立盆景风格的进一步确立。  
        
    “素仁格”作为独特的盆景风格的主要特色,经过多年的讨论,笔者认为基本是形成共识的。主要体现在:一是选材上倾向于高飘瘦劲;二是造型上的简括自然;三是意境上的清高脱俗;四是内涵上与禅结缘,最终达到禅悟及无我的境界。正如笔者在《谈素仁盆景艺术风格》fll一文中所概括的:“冗繁削尽留清瘦,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近年盆景界的理论探索和讨论中,值得一提的是有关“素仁格”与“文人树”关系的讨论。虽然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但对推动“素仁格”盆景艺术的发展还是有益的。在这方面,笔者还是比较倾向于“素仁格”可作为盆景艺术一个独立风格和派别的观点。胡运老师认为,“文人(木)树”名称从日本传入我国,但又是他们仿效我国古代文人画的树型创作而成,以区别于干壮枝繁、外形规整对称的模样木的一种盆景形式。
           
    文人画重意,将事物的形神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揭示事物内在的神韵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而不是将再现事物表象作为创作目的。因此,他强调创作“文人树”不能一味仿效高挑瘦劲的树型,而是强调神韵以及意境缔造的文人画的精髓。这是对“文人树”较好的认识和论述。从这一角度看,“素仁格”与“文人树”同根同源,大同小异,是可以成立的。
    
    但研究两者的关系,除要了解它们的“同”外,更要了解它们的“异”,这才能深入认识“素仁格”的本质。与“文人树”不同的是,“素仁格”是岭南土生土长的有自己独立发展历史的盆景。更重要的是两者在内涵追求上的区别,虽然两者形式上都有清高脱俗、简括自然的特点,但在精神内涵上,“文人树”体现的是一种文人情调和风骨,离不开以“我”为中心。而“素仁格”更多的是追求超脱自然的空灵和禅悟,体现“无我”的境界。正如徐民凯老师说:“素仁盆景有别于文人树,更不依附于文人树,是一种有着独立地位的艺术表现形式”。
 
标签: 素仁格盆景
>更多关于素仁格盆景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4.776 second(s), 422 queries, Memory 2.5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