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苏派盆景的历史渊源与特征分析

日期:2018-05-14 23:05:09     浏览:94    
核心提示:苏派盆景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通过建立苏派盆景产业园区,即融盆景生产、销售、技艺传承、盆景植物繁育等于一体的生产性保护基地建设,以实施苏派盆景的可持续发展。
 苏派盆景技艺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
 
摘要 历史上的苏州盆景曾是传统“苏式生活”的表现形态之一,市场化、商品化程度极高,其既是传统,又是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更是一种文化景观。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空间的改变,苏派盆景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通过建立苏派盆景产业园区,即融盆景生产、销售、技艺传承、盆景植物繁育等于一体的生产性保护基地建设,以实施苏派盆景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盆景艺术千余年的传承历经许多的自然灾害与社会动荡,终成为中华及东方文化的重要一环[1]。陈毅元帅誉之为“高等艺术,美化自然”。苏派盆景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不但妆点和增添着园林的魅力,而且本身堪称融“诗、书、画、技”为一体的迷你园林,也是苏州传统文化一张亮丽的名片。但苏派盆景技艺在现阶段的传承和发展却面临着诸多困境。

 
苏派盆景的历史渊源与特征分析
 
1 苏派盆景的历史渊源与特征分析
 
1. 1 历史渊源
 
 苏州作为中国传统盆景的主要产地之一,其盆景发轫极早,晋唐以前已显端倪,如东吴时,吴大帝孙权得贡橘一盆,一蒂十七果,群臣贺之[2]。至晋唐,莳养植物和赏玩山石已成士人风尚,这为以后苏州盆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晚唐诗人陆龟蒙卜居临顿里( 现拙政园址) ,有《移石盆》诗云: “移得龙泓潋滟寒,月轮初下白云端。无人尽日澄心坐,倒影新篁一两竿”[3]。这是苏州盆景最初发展的原始类型之一。
 
 至宋元,苏州盆景已趋成熟。宋徽宗喜好怪石、盆景和造园,朱勔创以花石而进媚。后朱勔被诛,而朱勔子孙居虎丘之麓,尚以种艺垒山为业,游于王侯之门,俗呼为花园子[4]。从此虎丘一带成了苏州盆景花木的传统培育之地。南宋田园诗人范成大晚年隐居石湖,爱玩太湖石等,题有“烟江叠嶂”等名,这成为中国盆景赏石题名的滥觞。
 
 苏州产昆石,备受宋人推崇,当时苏州人唯爱其色洁白,或栽植小木,或种溪荪( 即菖蒲) 于奇巧处,或立置器中,互相贵重以求售[5]。说明树石盆景已在民间兴起,盆景已经商品化。元代苏州僧人多善作盆景,尤其是高僧韫上人擅作“些子景”( 即盆景或微小型景观) ,具有小中见大的意境。僧人善住、阳山昱上人等则善作潇湘竹盆景,这是最早出现的大型水旱式竹类盆景,已体现出苏州盆景具有诗情画意的鲜明特征。
 
 
 至明清,《吴风录》云: “至今吴中富豪竞以湖石筑峙,奇峰阴洞。……虽闾阎下户,亦饰小小盆岛为玩”[4]。王鏊《姑苏志》云: “虎丘人善于盆中植奇花异卉、盘松古梅,置之几案,清雅可爱,谓之盆景”[6]。这可以说是对盆景的最早定义。明代的苏州盆景受画派影响,多以画理构思、剪裁,对布局、蟠扎、配石等已有一定的研究,并已注重景、盆、架的搭配和品评,出现了如文震亨《长物志·盆玩》等有关盆景的著作。清代盆景在明代的基础上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康熙年间陈
 
 淏子所著的《花境》中特别提到: 苏州出现了一种仿元代画家倪云林画意的丛林式盆景和树石盆景,蟠扎时用“极细棕索缚,岁久性定,自饶骨致矣”[7]。这种采用棕丝进行蟠扎造型的盆景,具有极强的观赏性。《扬州画舫录》载: 苏州僧人离幻“好蓄宣炉砂壶,自种花卉盆景,一盆值百金。每来扬州玩,好盆景载数艘以随”[8]。可见乾嘉年间离幻和尚所制作的盆景,其数量之多、价格之贵。
 
 纵观历史,北宋以后苏州盆景主要产地在虎丘、山塘一带; 而且盆景类型众多,有树木、山水、树石、微型盆景等形式。尤其是明清时候,由于文人的参与或工匠的文人化,使得盆景讲究诗情画意,创作时以画理入盆景,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盆景是文人闲雅生活的一部分,闲雅文化引领着世俗文化,从而对盆景的莳养、赏玩也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时尚,盆景也从而市场化、商品化,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参与者增多,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1. 2 苏派盆景的特征分析
 
   苏派盆景继承了历史上苏州盆景文人化的特质,从清末民国民间传统的“六台三托一顶”、“劈梅”、“垂枝式”、“顺风式”等规则式风格中解放出来,“大胆创新……,干形力求自然多变,在用棕丝扎片的基础上年年进行细致的修剪,形成一种‘粗扎细剪’的整形方法”[9]。周瘦鹃先生对盆景艺术提出的标准是“六分自然,四分加工”,“要求其富有诗情画意”; 盆要古雅,配合得当,衬以几座; “陈列时必须前后错综,高低参差”[9]。
   
   朱子安先生则凭着对大自然的观察和了解,注意到各种树木( 特别是乔木) 生长到一定年限,就会自然结“顶”,不再向上生长,而是顶及侧枝均向外伸展的特性[10]。所以在盆景造型时都要培养一个“顶”,在经过扎片、修剪等的艺术加工后,既保持了自然美,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美和艺术风格,被公认为是我国苏派盆景的代表。
   
 
>更多关于苏派盆景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5.512 second(s), 581 queries, Memory 3.4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