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胡乐国盆景创作文化漫谈

日期:2020-09-15 09:58:28     作者:邵胜光    浏览:38    
核心提示:已故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胡乐国先生是我的恩师,他曾写过一篇文章《盆景是文化》(《花木盆景》2005.11B),文中写到"盆景
已故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胡乐国先生是我的恩师,他曾写过一篇文章《盆景是文化》(《花木盆景》2005.11B),文中写到"盆景是文化,它和诗、书、画……一样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盆景艺术讲究文化内涵、讲究人品个性和意境的表现n。近年来,受市场经济影响,似乎盆景的文化属性也在渐渐稀释,而大家对盆景技艺的关注却与日倶增,不能说这是个不好的现象,但我认为盆景只有上升到文化的层次,才足以成为艺术,而恰恰也是因为注重文化,才使得近几十年来温州盆景和胡乐国先生盆景作品,得以在国内乃至国际盆景界有一席之地的根本原因。
 
浙派盆景作为国内传统盆景流派之一,在当代以杭州和温州两个地区为代表,而温州盆景的代表人物即为胡乐国大师。在他之前,温州盆景文化史上有据可循的是南宋的王十朋(1112年一1171年),其字龟龄,号梅溪,生于温州乐清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状元及第,官至龙图阁学士,为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自称"平生性有好山癖”,曾幽居乐清乡野,筑园栽植花木,创作盆景,写了大量咏颂花木的诗文,其所作散文《岩松记》成为我国盆景史上最早描述树石盆景的经典文献,文中对"岩松盆景”做了详细的描述:野人有以岩松至梅溪者,异质丛生,根衔拳石,茂焉非孤,森焉非乔,柏叶桧身,而松气象焉,藏参天覆地之意于盈握间,亦草木之英奇者。

予颇爱之。植以瓦盆,置之小成室,嵇古之暇,寓陶先生、郑先生之趣焉”,《岩松记》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树石盆景造型创作价值,还具有欣赏、鉴赏盆景艺术作品的思想价值,它使中国盆景艺术开始向文人诗情画意清淡高雅方向飞跃,可惜元、明、清及民国以来,因历史原因,温州盆景文化资料甚少。

胡乐国盆景创作文化漫谈
 
 
一般人看来,温州商人闻名世界,实际上温州更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远的不说,清末孙诒让为清代"朴学大师”、"晚清经学后殿’’,近代的马孟容、马公愚、方介堪、苏渊雷、夏承焘等诗书画印方面的文化大师,称得上是当时文化的巨擘和引领者。可以说,温州的文脉从来没有因为历史的动乱中断过,正如温州的书法现已故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胡乐国先生是我的恩师,他曾写过一篇文章《盆景是文化》(《花木盆景》2005.11B),文中写到"盆景是文化,它和诗、书、画……一样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盆景艺术讲究文化内涵、讲究人品个性和意境的表现。

近年来,受市场经济影响,似乎盆景的文化属性也在渐渐稀释,而大家对盆景技艺的关注却与日倶增,不能说这是个不好的现象,但我认为盆景只有上升到文化的层次,才足以成为艺术,而恰恰也是因为注重文化,才使得近几十年来温州盆景和胡乐国先生盆景作品,得以在国内乃至国际盆景界有一席之地的根本原因。
 
浙派盆景作为国内传统盆景流派之一,在当代以杭州和温州两个地区为代表,而温州盆景的代表人物即为胡乐国大师。在他之前,温州盆景文化史上有据可循的是南宋的王十朋(1112年一1171年),其字龟龄,号梅溪,生于温州乐清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状元及第,官至龙图阁学士,为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自称"平生性有好山癖”,曾幽居乐清乡野,筑园栽植花木,创作盆景,写了大量咏颂花木的诗文,其所作散文《岩松记》成为我国盆景史上最早描述树石盆景的经典文献,文中对"岩松盆景”做了详细的描述:野人有以岩松至梅溪者,异质丛生,根衔拳石,茂焉非孤,森焉非乔,柏叶桧身,而松气象焉,藏参天覆地之意于盈握间,亦草木之英奇者。予颇爱之。
 
植以瓦盆,置之小成室,嵇古之暇,寓陶先生、郑先生之趣焉”,《岩松记》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树石盆景造型创作价值,还具有欣赏、鉴赏盆景艺术作品的思想价值,它使中国盆景艺术开始向文人诗情画意清淡高雅方向飞跃,可惜元、明、清及民国以来,因历史原因,温州盆景文化资料甚少。
 
 
一般人看来,温州商人闻名世界,实际上温州更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远的不说,清末孙诒让为清代"朴学大师”、"晚清经学后殿’’,近代的马孟容、马公愚、方介堪、苏渊雷、夏承焘等诗书画印方面的文化大师,称得上是当时文化的巨擘和引领者。可以说,温州的文脉从来没有因为历史的动乱中断过,正如温州的书法现如今在全国的地位。
 
先师一直认为盆景要讲究诗情画意,也许正是因为温州的文化土壌,使得先师在盆景创作之余,一直以诗书画自娱,以文化来滋养其作品,反过来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又不断地将实践升华成理论,《五针松盆景的造型>(《园艺学报》1982年第9卷第1期)、《谈传统》(《花木盆景》2002.〇8B)、《再谈传统》(《花木盆景》2003.10B)、《浙江盆景的艺术风格》(《浙江林业》2004.03)、《盆景是文化》(《花木盆景》2005.11B)、《一方水土养一方盆景谈松树盆景的“高干垂枝”》(《花木盆景》2008.10B)、《中国盆景的创新与发展>(《花木盆景?20〇9.01B)等一篇篇理论兼实践性文章应运而出,促进了浙江乃至全国范围内盆景风格的发展、演变。

胡乐国盆景创作文化漫谈
 
先师在《一方水土养一方盆景——谈松树盆景的"高干垂枝”》文中所言,松树盆景造型中,‘‘高干垂枝”的提法较之五针松盆景"高干合栽”来得更概括、更简洁、更明确……更能体现松树的高贵品质和浩然正气。可以想象,先师在"高干垂枝”这个四个字的提炼和升华过程中,是如何遍访祖国名山大川以自然为师,是如何通过大量盆景作品创作来总结概括,是如何时刻不忘文化对盆景创作的滋养和提升,他时常告诫我们,中国盆景的发展、创新,必须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感觉、吸取灵感,因为中国山水画和盆景都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创造,有着诗书画意共同的追求。
 
回首再看先师的盆景作品,从1979年由国家城建总局园林绿化局在北京北海公园主办的盆景艺术展览会上,首次展出的《饱经风霜》(圆柏)、《生死恋》(翠柏),到后来创作的《从容淡定亦尊严》(五针松)、《临风图》(五针松)、《向天涯》(五针松)、《活着》(五针松)等作品,无不包含着其情感的倾注和诗情画意的融入。以先师代表作<〈向天涯》为例,两株一高一低、原本极为普通的五针松,通过组合,巧妙地展现出了松树独有的雄壮、苍劲的品格,两个植株表现出的亲密无间、顾盼有致、自然挺拔,充分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创作理念,实则也是艺术辩证法的一次彻底应用。
 
其主次、高低、大小、前后、远近、虚实、疏密、曲直、刚柔、巧拙、动静、开合、呼应、藏露等关系的处理,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加之“向天涯’’三字点题,使得作品拟人化,塑造出一位豪气干云、心系天下的志士,情感、意境再升一个层次,使得作品呈现出了形神兼备、情景交融、如诗如画。


胡乐国盆景创作文化漫谈
 
恩师仙逝两周年,我辈一众弟子深切悼念,时刻不忘恩师教诲,如何将温州盆景做精做强做大,弘扬盆景文化的精髓,唯有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不断将诗情画意的文化情怀融入到盆景作品的创作中。近年来,在恩师的影响下,我的作品《苍山五岳》(大阪松)、《崖谷相遇》(五针松)、《依山傍水》(五针松)、《三棵树》(五针松)等,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浙江省盆景艺术展等国内大展上上屡获大奖,获得了业界的认可和称颂,也算告慰先师,不负众望,但前路茫茫,任重道远,唯戒骄戒躁,砥砺前行。
 
如今在全国的地位。
 
先师一直认为盆景要讲究诗情画意,也许正是因为温州的文化土壌,使得先师在盆景创作之余,一直以诗书画自娱,以文化来滋养其作品,反过来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又不断地将实践升华成理论,《五针松盆景的造型>(《园艺学报》1982年第9卷第1期)、《谈传统》(《花木盆景》2002.〇8B)、《再谈传统》(《花木盆景》2003.10B)、《浙江盆景的艺术风格》(《浙江林业》2004.03)、《盆景是文化》(《花木盆景》2005.11B)、《一方水土养一方盆景谈松树盆景的“高干垂枝”》(《花木盆景》2008.10B)、《中国盆景的创新与发展>(《花木盆景?20〇9.01B)等一篇篇理论兼实践性文章应运而出,促进了浙江乃至全国范围内盆景风格的发展、演变。
 
先师在《一方水土养一方盆景——谈松树盆景的"高干垂枝”》文中所言,松树盆景造型中,‘‘高干垂枝”的提法较之五针松盆景"高干合栽”来得更概括、更简洁、更明确……更能体现松树的高贵品质和浩然正气。可以想象,先师在"高干垂枝”这个四个字的提炼和升华过程中,是如何遍访祖国名山大川以自然为师,是如何通过大量盆景作品创作来总结概括,是如何时刻不忘文化对盆景创作的滋养和提升,他时常告诫我们,中国盆景的发展、创新,必须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感觉、吸取灵感,因为中国山水画和盆景都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创造,有着诗书画意共同的追求。

胡乐国盆景创作文化漫谈
 
回首再看先师的盆景作品,从1979年由国家城建总局园林绿化局在北京北海公园主办的盆景艺术展览会上,首次展出的《饱经风霜》(圆柏)、《生死恋》(翠柏),到后来创作的《从容淡定亦尊严》(五针松)、《临风图》(五针松)、《向天涯》(五针松)、《活着》(五针松)等作品,无不包含着其情感的倾注和诗情画意的融入。

以先师代表作<〈向天涯》为例,两株一高一低、原本极为普通的五针松,通过组合,巧妙地展现出了松树独有的雄壮、苍劲的品格,两个植株表现出的亲密无间、顾盼有致、自然挺拔,充分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创作理念,实则也是艺术辩证法的一次彻底应用。其主次、高低、大小、前后、远近、虚实、疏密、曲直、刚柔、巧拙、动静、开合、呼应、藏露等关系的处理,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加之“向天涯’’三字点题,使得作品拟人化,塑造出一位豪气干云、心系天下的志士,情感、意境再升一个层次,使得作品呈现出了形神兼备、情景交融、如诗如画。
 
恩师仙逝两周年,我辈一众弟子深切悼念,时刻不忘恩师教诲,如何将温州盆景做精做强做大,弘扬盆景文化的精髓,唯有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不断将诗情画意的文化情怀融入到盆景作品的创作中。

近年来,在恩师的影响下,我的作品《苍山五岳》(大阪松)、《崖谷相遇》(五针松)、《依山傍水》(五针松)、《三棵树》(五针松)等,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浙江省盆景艺术展等国内大展上上屡获大奖,获得了业界的认可和称颂,也算告慰先师,不负众望,但前路茫茫,任重道远,唯戒骄戒躁,砥砺前行。
 
标签: 胡乐国盆景
>更多关于胡乐国盆景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2.408 second(s), 471 queries, Memory 2.8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