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薛家岛景区建设项目景观影响评价的3个应用

日期:2023-03-25 18:14:36     浏览:0    
核心提示:三面临海的薛家岛景区是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东南部,面积21.7km2。景区保护对象包括山体植被、海滨沙滩、岩礁等③。自1993年国务院审批成立以来,薛家岛景区在
 建设项目景观影响评价的应用
 
结合崂山风景名胜区薛家岛景区某酒店项目景评的全过程应用,进一步验证景评的适用性。
 
3.1景区相关规划基础
 
三面临海的薛家岛景区是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东南部,面积21.7km2。景区保护对象包括山体植被、海滨沙滩、岩礁等③。自1993年国务院审批成立以来,薛家岛景区在生态与资源保护、岸线开发、旅游服务等方面均实施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其一系列保护规划协同景区总体规划共同构成了景区保护管理体系。综合前期规划研究成果,以所涉规划为依据,梳理相应约束条件(表3),作为景评分区划定的基础。
 
3.2景观影响评价单元划分
 
3.2.1斑块处理与信息整合
 
以相关规划约束条件及相应斑块作为聚类因子。生态方面,将生态分级保护区、海洋生态保护空间、海绵城市规划分区等纳入分类因子。景观指标分别选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景源分级保护区、景观功能分区及滨海岸线缓冲影响范围作为描述区域景观资源分布的分类因子,从而构成景观资源分级管控的重要依据。
 
3.2.2聚类分析

薛家岛景区建设项目景观影响评价的3个应用
 
以ArcGIS的地理数据处理功能为基础,对上述生态与景观评价图层分类梳理,进行可视化处理并完善属性数据表,得到5个分类因子图层(图2-1);对指标因子图层进行投影合并,得到313个面积不等的景观基本单元,根据其在生态、景观属性上的不同表现分别赋予相应的取值范围(表4),从而对景观基本单元5个分类变量属性进行聚类分析[20]。聚类过程考虑了相邻斑块在地理空间及生态、景观影响上的相互联系与渗透性,使聚类结果充分满足建设项目评价分区地理空间连续性要求。
 
根据分组可行性选择最佳聚类组数,将携带景观属性的313个景观基本单元分为5组。通过对结果斑块的识别判断,在遵循同类斑块空间相关性原则的基础上,修正少量因规划边界不协调或投影偏离产生的差异地块,合并相邻同类型景观斑块,最终得到4类共98个斑块的聚类结果(图2-2)。
 
3.2.3聚类结果分析
 
通过景区生态格局与景观构成分析,聚类得到景观特征斑块。从斑块空间分布来看(表5),类型Ⅰ景观斑块全部位于生态红线以外,以海绵城市14分区为主,年降水量相对较高;景源保护等级均位于三级区,90%以上斑块位于风景协调区内,空间分布多位于北部山体景观协调区。类型Ⅱ景观斑块大部分位于景源一级保护区及生态保护区外,规划海绵城市分区涵盖11、12、13分区,生态、景观敏感程度相对较低。功能类型以景观协调区和旅游服务功能区为主,且多位于南部低山丘陵区,建设工程适宜性较高。

类型Ⅲ景观斑块大部分位于景区陆域范围生态保护空间内,生态价值及生态敏感性较高。其高价值景源分布广泛,80%以上景源一级保护区分布在此区域,生态与景观价值极高。类型Ⅳ景观斑块位于滨海景观风貌区,位于沿海100m范围内,多为海洋生态保护景观空间;其岸线及滩涂、岩礁等景观资源丰富,是承担海陆风貌协调的重要空间。从项目区位来看,该酒店项目位于类型Ⅱ特征区内,符合景区上位规划的保护要求。
 
3.2.4景观基质判定与单元划分
 
充分考虑景区尺度范围,气候、水文、生物过程的完整性[15],自然及道路边界等,以斑块相对面积占比超过50%的景观类型为依据④划分景观影响评价单元(表6)。酒店项目位于评价单元②,北至华顶山路,南至唐岛湾南岸公园(图2-3)。规划建设应加强建设项目所在城市天际线的协调性,并减少对滨海景源的影响。
 
3.3景观风险评价

薛家岛景区建设项目景观影响评价的3个应用
 
景观风险评价以景区遥感解译数据为基础,根据现状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判断类型区基质组成(图3)。利用景观格局指数计算软件,从项目直接影响范围及类型区2个层面计算建成前后建筑、绿地、道路、水域景观类型的变化。综合考虑本项目的影响范围和项目用地面积,并参考其他类似项目的评价方法,景观格局评价采用边长为300m的正方形样本。
 
根据建设前后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表7、8)可以看到,项目建成后,评价区景观的构成比例发生了一定变化。部分裸地转变为建筑景观,且由于总斑块数的增加,绿地、道路和水域的景观优势度值Do也略有下降。项目建设后建筑优势度有了一定提高,优势度整体排序未发生变化。该酒店项目建成前后评价区各景观类型优势度排序未发生变化,对评价区内景观格局未形成较大影响,符合景区的景观保护要求。
 
标签: 薛家岛景区
>更多关于薛家岛景区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265 second(s), 292 queries, Memory 2.1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