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近代南京城市寺庙选址特征的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日期:2023-08-05 23:16:39     作者:白雪锋    浏览:0    
核心提示:本文所涉及的南京近代城市寺庙数据来源于区域志[9-11]、专志[12-13]和当代图籍[14-16]等。于2022年1—5月进行全面实地调查,对名录进行考证,共得寺庙239处,其中寺庵115处、祠庙124处,含地理方位、景源类型、营建过程等信息。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1.1研究区范围及研究对象界定

近代南京城市寺庙选址特征的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研究范围为南京明城墙以内,以及中华门外、下关等城市路网密集且具有都市生活特征的区域(图1)。研究对象为1840—1949年在南京新建及改扩建的寺庙,将其分为以佛教信仰为主的“寺庵”和以儒道及其他民间信仰为主的“祠庙”2种类型。
 
1.2数据来源
 
1.2.1寺庙数据
 
本文所涉及的南京近代城市寺庙数据来源于区域志[9-11]、专志[12-13]和当代图籍[14-16]等。于2022年1—5月进行全面实地调查,对名录进行考证,共得寺庙239处,其中寺庵115处、祠庙124处,含地理方位、景源类型、营建过程等信息。
 
1.2.2城市路网数据
 
筛选出1850年左右的咸丰、同治年间《江宁省城图》,该地图可反映清朝中期南京的路网形态。清末1910年,民国1938、1949年等历史地图可反映南京在清末、民国的路网形态。选择鼓楼、城门、衙署等具有明显特征的地物,采用2018年分辨率为30m的Landsat8南京遥感空间数据对历史地图进行配准。提取街巷网络矢量图层,构建近代南京街道历史GIS数据库。
 
2研究方法
 
运用多中心性评价模型的路网中心性探究近代南京城市路网通行能力[17]。直达性高的地区代表交通效率高,邻近度高的地区代表该区域路网节点到达其他区域距离最小,中间性高的地区代表其通过的最短路径多。运用核密度方法[18]探究南京近代寺庙在不同时期的分布区域。基于GeoDa平台,运用双变量全局自相关[19]揭示近代城市路网对寺庙选址的影响。
 
>更多关于基于路网中心性的近代南京城市寺庙选址特征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099 second(s), 115 queries, Memory 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