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园艺植物栽培学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PenJing8

基于OBE理念的园艺植物栽培学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025-10-06 翟玉莹0
核心提示:园艺植物栽培学是园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具有涉及面广、实践性和创新性强的特点。为了调动学生们在授课过程中的参与度,更好地开展栽培技术类课程教学,提出以OBE理念为基础,
基于OBE理念的园艺植物栽培学“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翟玉莹,夏英俊(沈阳工学院生命工程学院,辽宁抚顺113122)
 
摘要:园艺植物栽培学是园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具有涉及面广、实践性和创新性强的特点。为了调动学生们在授课过程中的参与度,更好地开展栽培技术类课程教学,提出以OBE理念为基础,采用“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驱动式教学体系,探索适合园艺专业特点的教学策略,形成高质量的教学模式,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具有农业综合技术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园艺植物栽培学”是技术性强、涉及面广、理论与实践结合相当紧密的课程。前期已经引入了现场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调动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但仍有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到课程中,这是内生动力不足所致。鉴于此,引入“以赛促学”进入课堂,将知识传递转变为能力培养。纵观近几年,各类高校非常重视校级、省级乃至国家级各类竞赛的获奖情况,通过竞赛的参与度及获奖率检验教学效果,依据培养方案制定教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随着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每年大学生各类竞赛不胜枚举,调查发现,获奖学生综合素质高,尤其是其专业知识能够活学活用,但是人数占专业比例不是很高。因此,在OBE理念下,将教学内容设计为竞赛项目进入课堂,课堂教学融入竞赛既能把握课程的重点及应用方向,拓展栽培类课程的教学空间,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培养专业责任感,推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本次采用“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即将学科竞赛的标准与方向跟核心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相结合,整合重点教学内容为学科竞赛内容模块,将“赛、教、学、训”融为一体,以学科竞赛为契机,提高参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1]。
 
1OBE理念下“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内涵
 
成果导向教育是以结果为导向,反向推导学习目标,在授课过程中,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学生课上课下参与学习的管理和辅导答疑等教学活动都要围绕预期学习目标而展开[2]。“以赛促学”是以OBE理念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指在日常教学中以学生参与比赛并获奖为目的,反向设计并开展课程教学,针对性、高强度地辅助学生进行能力演练、探究学习,以达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快速提升的目的[3]。园艺专业作为沈阳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省级一流专业,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实现内涵式发展,鉴于园艺专业实践性与应用性强的学科特点,要切实完善现有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不仅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也要加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学科相关的专业竞赛与课程内容中的专业技术相呼应,以学科竞赛为载体,设定专业技术项目,作为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涉及概念、专业术语等,知识点庞杂繁多,且很多问题在生产实践中产生,传统教学时,生产实践中的问题都是在课堂上举例、讨论,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了期末考试与考研成绩,死磕书本内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还会禁锢学生的思维方式,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影响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目标。
 
“园艺植物栽培学”是蔬菜、果树、花卉栽培技术的基础,只有学好基础性的栽培技术,后续的各论部分才能得心应手,做毕业论文时才能独立完成试验项目。园艺专业考研主要包含蔬菜栽培、果树栽培、花卉栽培及设施园艺4个方向,都以栽培技术为基础,甚至研究生的复试环节,会针对实践内容进行提问,避免选择高分低能的学生。因此,设置实用技能项目的比赛不仅提高课堂氛围与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扎实过硬的专业本领,也能拓展教学方式与空间,使教师起到领路人的作用。
 
2“以赛促学”总体思路
 
园艺专业以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在现场教学的基础上,融入“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具体思路如下:课程讲述内容以专业技术为主进行现场教学,体现课程的“专项性”。整体作业以园艺植物不断更新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为主要方向,体现课程的“实用性”。比赛的主题以辽宁省省级大赛的要求为依据,体现课程的“竞赛性”。学生可以根据课程要求,自选园艺植物进行本学期的栽培管理与经验分享,体现学生的“自主性”。通过以上4个方面的多元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在反复练习中融会贯通前期的理论知识和相关设计技能[4]。
 
3OBE理念导向下“以赛促学”实施方案
 
每学期举办的竞赛项目是有限的,可以根据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省级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和辽宁省动植物标本大赛与园艺植物栽培与应用等相关内容,合理优化部分教学内容,列出竞赛项目,并根据情况更新竞赛项目。本次教学改革内容的规划主要涉及园艺植物的识别与分类、繁殖技术和植株管理技术3个模块。
 
理念的园艺植物栽培学
 
竞赛项目主要涉及“园艺植物栽培学”专业技术实践环节,主要包括:识别分类、繁殖技术及修剪技术3个模块。每学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中的1~2项进行竞赛,并随着学科的发展不断更新比赛项目。具体设置内容及比赛见表1。
 
3.1植物标本竞赛的实施
 
当学生具备基本的园艺植物识别与分类能力,课组团队将组织学生进行植物分类比赛(包含蔬菜、果树、花卉、中草药等),即标本制作竞赛。
 
①根据辽宁省动植物标本大赛的标准设定竞赛要求,2~3人1组,自拟作品题目与自选素材。
 
②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标本制作培训,建议学生选择一系列植物进行作品构思、培养及制作,为冲击省级大赛做准备。
 
③每学期期末展示标本作品并进行现场的作品汇报,主要包括标本中植物的分类与介绍,作品的选择与立意背景,标本制作流程与创新技术等。
 
④课组教师共同点评作品并确定获奖结果,并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为省级大赛推荐优质标本作品。
 
3.2育苗、嫁接及修剪技术竞赛的实施理
 
论课进行到园艺植物的繁殖技术时,可进行扦插、嫁接等技能比赛,促进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专业技能的练习,为就业与考取花卉园艺工、园艺师等技能证奠定基础。
 
①根据OBE理念,将“园艺植物栽培学”核心知识点设置为能够进行现场教学的项目,参照研究生面试环节和国内园艺产业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制定理论竞赛内容,以进行理论测试。
 
②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的各种类型的竞赛项目,每学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2~3个竞赛项目为技能竞赛的主要考核内容,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讲授,课后实践练习。如:育苗技术包含穴盘育苗、扦插育苗等;嫁接可根据具体情况设定蔬菜嫁接、果树嫁接或花卉嫁接;修剪技术包含果树修剪、蔬菜植株调整。
 
③确定竞赛场地,准备竞赛的材料与规则,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竞赛组织由园艺专业的相关社团负责,包括现场组织、购买工具和竞赛奖品等。考务工作由课程团队教师组担任,主要负责竞赛项目的技术点评与过程考核,包括育苗技术方法、嫁接接穗的选择与操作环节熟练度、修剪方法等。
 
④竞赛项目比赛的构成由理论测试与技能测试两部分组成,其中理论测试以笔试方式进行,占总分的30%;技能测试以现场实践操作方式进行,占总分的70%[5]。
 
3.3花卉组合盆栽创意技能竞赛的实施
 
花卉以观赏为主,多肉组合盆栽更是融入生活,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审美意识,举办“绿梦———多肉造景”创意设计竞赛。
 
①学生根据竞赛要求自拟作品题目,提交设计理念。
 
②在现代农业科技馆实践基地进行现场多肉造景。
 
③展示作品并现场进行多肉造景作品汇报。
 
④课组教师共同点评作品并确定获奖结果,并将获奖作品在专业协会进行展览,普及花卉植物学知识,通过园艺疗法,为大学生创造放松环境,塑造健康心理。
 
4“以赛促学”教学考核多元化
 
园艺植物栽培学是园艺专业核心课之一,以往闭卷考试形式,引入“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就应将竞赛的过程与成果融入期末成绩中,扩大过程考核的比例,调动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尤其对积极参加竞赛并获奖的同学给予过程考核加分,同时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学生自我评价及小组互评。成绩构成:线上学习5%+随堂考核(出勤与互动5%+竞赛10%)15%+课堂实操10%+课后作业10%+期末试卷60%。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及作品质量,竞赛获奖结果参照学院创新学分管理办法,予以加创新学分。
 
5教学效果分析与评价
 
设计调查问卷对“以赛促学”教学改革效果进行评价,问卷内容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师资、教学材料、教学组织和教学意见等,找到薄弱环节继续完善教学改革模式,促进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形成需求调研———方案设计———“以赛促学”教学实施与考核———教学效果评价的闭环式结构。通过第1轮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及启示。
 
①通过竞赛融入课堂,拓展园艺专业课程教学的空间,增加学生参加竞赛的自信心,学生经过课上课下的实践操作,显著提高了获奖比例。如,2021级园艺学生80%参加了省级动植物标本大赛,获奖比例提升到30%。
 
②通过参加技能竞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更是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在比赛过程中经过不断地提前练习,发现短板,反复训练,竞赛获奖同时也为将来就业提供了新的思维与自信。
 
③通过参加竞赛,有机会到其他高校参观学习,对教师能够开阔科研思维,增长教学经验;对学生能够开阔视野,增加专业信任感与责任感,结交更多优秀朋友,促进业内专业交流。
 
④很多国家级、省级的竞赛离不开企业的指点,企业是连接学校和市场的桥梁,企业深知市场对专业的需求及发展方向。专业竞赛获奖率高,企业更愿意接纳这种综合能力强的专业和学生,提供优质实习就业基地,增强校企合作关系,打造专业特色。
 
6结语
 
园艺植物栽培学属于实践性、技术性、创新性强的课程类型,为了课堂教学质量,前期进行了项目教学改革,将重要内容设定为项目去完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现场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目前,进行“以赛促学”教学改革,将竞赛内容贯穿到常规教学中,师生互相促进与成长,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及能动性,不仅提高了学生参加比赛的信心及获奖比例,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实践平台,更了解学生的真实实水平,以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
 
根据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产生的效果及企业用人需求等多方面需要,设定项目并及时合理调整;根据学生的主观意识与能力进行分级教学,最大化激发竞赛优势,从而提高了沟通能力、创新思维等综合能力,真正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把课程的教与学建设好,切实促进师生共同全面发展。
 
 
更多>同类园林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  关注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鄂ICP备180161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