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建瓯空间基因视角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绿色活化路径探讨 - PenJing8

福建建瓯空间基因视角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绿色活化路径探讨

2025-11-23 王军0
核心提示:本文以福建省建瓯市值源村为案例,从空间基因视角系统分析传统村落的自然生态、建筑遗产与社会文化特征,揭示其核心价值与空间结构规律。文章在总结值源村空间基因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村落保护、建筑原真性维护、非遗传承、绿色农林发展、文旅体验营造、沉浸式乡村场景建设等绿色活化策略,为传统村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保护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方法与实践路径。

王军,黄广良

(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172)

摘要

空间基因视角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绿色活化路径探讨—以福建省建瓯市值源村为例,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保护与发展挑战传统聚落的活化对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增强社区凝聚力和促进农旅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福建省建瓯市值源村为案例,运用空间基因理论,探讨传统村落在现代化背景下的保护与绿色活化路径,通过分析值源村的空间基因特征,识别村落的历史价值、自然生态、建筑遗产和社会文化等关键要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绿色活化策略,旨在为传统村落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实践方案。

关键词:空间基因;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值源村;绿色发展 DOI:10.14051/j.cnki.xdyy.2025.02.016

目录

传统村落作为农村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然而,传统村落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生态恶化、人口外流、建筑老化、文化断层等。如何在保护传统村落的同时,实现其绿色可持续的活化利用,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空间基因理论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绿色活化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和方法论指导。

1 空间基因理论概述

空间基因理论是近年来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领域新兴的一种理论,它将传统村落的聚落形态、空间结构、文化传统、社会关系等要素视为一种基因序列,通过分析和解读这些基因,可以理解村落的形成、演变和发展规律。空间基因具有稳定性、动态性、可识别性和活化性4个特征。稳定性指的是村落的核心要素在时间的长河中保持相对不变,如自然地理环境和传统建筑的基本格局;动态性指的是村落的空间形态和功能结构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适应性变化;可识别性指的是村落的独特空间形态和文化元素可以通过符号化、视觉化手段被清晰地识别和理解;活化性指的是村落的空间基因可以通过创造性的设计和利用,被赋予新的功能和价值,实现村落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空间基因理论的引入,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强调在保护村落核心价值的基础上,通过挖掘其内在的“基因”,实现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2 值源村空间基因特征分析

值源村位于福建省建瓯市,是一个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传统村落。其空间基因特征主要体现在自然生态、建筑遗产、社会文化3个方面。

2.1 自然生态基因

值源村具有独特的山水格局,其依山傍水而建,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村落内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古树、竹海、溪流等,这些自然元素构成了值源村的生态本底。村落的自然生态基因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村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值源村独特的山水格局塑造了其独特的聚落形态和空间结构。这种“山水相依、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是值源村最核心的空间基因之一。

2.2 建筑遗产基因

值源村拥有丰富的传统建筑遗产,包括古民居、祠堂、庙宇等,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值源村的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传统工艺。建筑的布局、形式、材料和装饰都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例如,值源村的古民居多采用“一字形”或“三合院”的布局,建筑材料以木材、青砖、石材为主,屋顶多为悬山顶或歇山顶,具有浓郁的闽北地域特色。这些建筑遗产基因是值源村历史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村落活化利用的重要资源。

2.3 社会文化基因

值源村拥有丰富的社会文化遗产,包括传统习俗、民间艺术、宗教信仰等。这些文化元素构成了值源村的社会文化基因,是村落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值源村的社会文化基因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宗族文化、传统节庆和民间信仰等方面。例如,值源村的宗族文化浓厚,祠堂是村落的中心,是宗族活动的场所;传统节庆丰富多彩,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是村民交流互动的重要载体;民间信仰多元,如佛教、道教、祖先崇拜等,是村民精神寄托的重要来源。这些社会文化基因是值源村独特的魅力所在,也是村落活化利用的重要支撑。

福建建瓯值源村航拍图,展示了村落依山傍水、传统建筑密集的空间格局
福建建瓯空间基因视角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绿色活化路径探讨(配图)

3 值源村传统村落的保护与绿色活化路径探讨

3.1 保护策略

3.1.1 严格保护核心空间结构。

应以值源村核心空间结构为基础,严格保护其“山水相依、和谐共生”的生态格局。对村落范围进行划定,明确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确保村落整体风貌的完整性。

3.1.2 维护建筑遗产原真性。

在保护建筑遗产时,应遵循“原真性”原则,尽量使用传统材料和工艺进行修缮,保持建筑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进行重点保护,对一般性建筑进行适应性改造,以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同时,鼓励村民参与到建筑遗产的保护中,增强其对村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1.3 传承社会文化基因。

应加强对值源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通过举办传统节庆活动、开设传统文化培训班、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方式,将值源村的社会文化基因活化利用。

3.2 绿色活化策略

绿色活化策略旨在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相结合,通过生态修复、资源循环利用、绿色产业发展等手段,实现村落的全面振兴。

3.2.1 绿色农林,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

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实现值源村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以现有的山水格局为基础,以农林空间为框架,发展生态农业和林业,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具体措施包括,改造农田、整治荒山、种植林果,以基本农田为主要区域,以粮食种植为主,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标准化生产工序培育水稻、果树、茶园等,打造一系列贴切本地发展实际的值源文化品牌和品牌运作模式,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园、林下经济等。

3.2.2 文旅体验,打造乡村休闲目的地。

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是活化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传统村落建筑、古树、竹海、溪流等,策划系列绿色健康的旅游体验项目 打造集合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观为主题的乡村绿色健康旅游,如竹海康养、文创民宿等,吸引游客体验村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美景。这不仅能够为村落带来经济收益,也能够提高公众对传统村落保护的意识。在旅游开发中,应当注重可持续性和地方特色,避免过度商业化和同质化。

3.2.3 场景营村,开发沉浸式慢生活。

以村庄现有的空间格局为基础,通过场景营造,开发沉浸式的慢生活体验,如农耕体验、手工艺制作、传统美食制作等,吸引游客长时间停留,体验当地的乡村生活。

4 结语

空间基因理论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绿色活化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通过对值源村空间基因特征的分析,识别了村落的核心价值,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与绿色活化策略。这些策略旨在在保护村落核心价值的基础上,实现村落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为传统村落的活化利用提供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刘海龙,吴必虎,等 传统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浙江省松阳县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9年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2. 李伯华,空间基因视角下的传统聚落景观研究—以湖南省通道县为例[J].学术交流,2019(07): 161-168.
  3. 刘沛林 古村落文化景观的基因表达与景观识别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2003(04): 1-8.
  4. 王伟、陈春、王倩、传统村落空间基因识别与活化路径探讨 以福建省...
  5. 刘晓红,传统村落空间基因识别与活化路径探析—以福建省尤溪县...
  6. 单军锋,乡村,让城市更向往 常州乡村振兴浅论(以新北区梅林村为例)[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1(01): 58-59+63.
  7. 杜森,秦雨,三生空间视角下传统村落空间基因图谱构建及特征解析 以扎尕那村为例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24,47(04):37-54.
  8. 周锐,陈岚,谭林,双修理念下井盐文化传统村落建筑的保护利用策略 [工业建筑,2023,53(增刊1):57-60.
  9. 窦银娣,叶玮怡,李伯华,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三生”空间功能更新的特征、模式与逻辑 以湖南省张谷英村为例 热带地理,2022,42(01): 136-147.
  10. 李伯华,李珍,刘沛林,等 聚落

常见问题解答 (FAQ)

空间基因理论的四个特征是什么?
空间基因具有稳定性(核心要素相对不变)、动态性(空间形态功能随发展变化)、可识别性(独特形态文化元素可被识别)和活化性(通过创造性设计赋予新功能)四个特征。
值源村的核心空间基因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值源村的空间基因特征主要体现在自然生态基因(山水相依格局)、建筑遗产基因(木结构、闽北特色古建筑)和社会文化基因(宗族文化、传统节庆和民间信仰)三个方面。
对值源村传统建筑遗产的保护应遵循什么原则?
保护建筑遗产时,应遵循“原真性”原则,尽量使用传统材料和工艺进行修缮,保持建筑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
值源村绿色活化策略中如何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绿色活化通过践行“两山”理论,发展生态农业和林业,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园;以及依托文旅体验和场景营造,开发乡村休闲和沉浸式慢生活项目来实现。
 
更多>同类园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