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区李子树绿色标准化栽培技术
摘要:李子是贵州地区的主要经济果树之一,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对于促进当地农民增收、推动李子产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贵州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李子生产实践,从园地选择与规划、品种选择、定植、果园管理等方面,系统总结了李子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旨在为贵州乃至我国李子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示范。
李子原产于我国,是世界四大温带果树之一[1],果实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广阔[2]。近年来,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和李子产区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发展绿色、优质、高效的李子生产模式势在必行,且已成为新时期李子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是全国优质李子主产区之一[3]。但当前,贵州李子生产存在品种结构单一、质量不稳定、果园管理粗放等问题,难以适应日益提升的市场需求。因此,发展绿色标准化李子生产,对于改善果园生态环境,提高李子产量及产品竞争力和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4]。本研究基于贵州地区的产业基础,从生产全过程入手,围绕园地选择、品种选育、定植管理、水肥调控、病虫防治等环节,系统总结了李子绿色标准化生产的核心技术体系,以期为实现贵州地区李子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园地选择与规划
李子对气候条件有特定要求,年均温度8~18℃、年降水量在800mm以内、无霜期120d以上的地区适宜种植李子。园地选择需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源条件等因素,优选山地、丘陵、台地等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土壤pH值适中的地块建设李子园。同时,考虑到绿色产品属性,园地选址须远离工业区等高污染区域和病虫害发生区域。
2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是李子栽培的关键环节,对于提升李子产量和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李子品种资源丰富,不同品种在果实形态、口感风味、成熟期、抗逆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选择李子品种时应立足当地自然条件,综合考虑不同品种的成熟期、抗寒性、抗病性等生物学特性,优选丰产性好、品质优良、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同时,还需统筹兼顾市场需求、经济效益等因素,紧跟市场需求导向,优选符合消费趋势、具有特色风味的优质品种,以提升李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贵州红’‘红钻’‘红宝石’‘蜂糖李,‘紫云冰脆李’等品种在贵州地区栽培效果较好,市场反馈也较好。
3定植
选用根系发达、生长健壮的优质壮苗定植,建议采用经过脱毒处理的苗木。定植前深翻土壤35cm以上,然后平整土地,挖掘定植穴,穴径和穴深以0.5~0.6m为宜。挖穴时将表土和心土分别堆放,并在穴内填入适量基肥,混匀后回填。平地果园定植密度为55~70株/667m2,株行距3m×4m;山地果园受地形限制,应适当缩小株行距,以3m×3m为宜。定植时间一般为秋冬季节,10月-次年2月均可进行。先使用3°~5°Be石硫合剂对苗木进行消毒,有利于提高苗木成活率和抗病性,同时,修剪苗木根系,剪去枯死、腐烂和过长的根系,保留健壮、新鲜的根系。栽植时先将苗木放入穴内,使根系舒展,覆土时先填表土,再填心土,每填一层土均要踩实,最后用土覆盖苗木根部,起保墒作用。栽植后及时浇定根水,保证水分充足。对于山地果园,做好植穴、植沟的排水工作,防止苗木涝死。最后,李子为异花授粉作物,需配置授粉树以提高坐果率和品质。可将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按5∶1混植,二者相间分布,形成点片结合、梅花交错的配置模式,既方便管理,又能促进授粉。

4果园管理
4.1土壤管理
实施土壤管理措施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肥力,为李子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1)覆盖生草。在李子园内种植绿肥或铺设作物秸秆,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常用的绿肥有紫云英、草木樨等豆科植物,既能固氮增肥,又能防止水土流失;秸秆覆盖可选用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的秸秆,铺设厚度以5~10cm为宜,具有保温保湿、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2)深耕翻土。打破土壤板结,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提高土壤蓄水蓄肥能力,一般每年深翻2次,深度以15~30cm为宜。(3)清耕除草。生长季内及时中耕除草,频次以2~3次为宜,保持园内清洁整齐,避免杂草与李子争夺水肥。
4.2肥料管理
李子属于喜肥型果树,需要大量的氮、磷、钾等元素和适量的微量元素。在绿色标准化生产中,要严格控制化肥用量,优先施用有机肥,同时,适量施用微生物肥和化肥,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树木根系健康发育。李子园全年需要分多次施肥,一般在果实采收后、树体进入休眠期施用基肥,以有机肥为主、磷钾肥为辅,促进根系向深层延伸,提高植株抗旱、抗寒能力。萌芽前和花芽分化期追施速效氮肥和磷肥,促进新梢生长和花芽分化;果实膨大期和转色期追施钾肥和磷肥,促进果实膨大和着色。针对缺素症状,可叶面喷施微量元素肥,能快速补充养分,矫正缺素症状。采收前20d停止追肥,确保果品质量安全。施用化肥时,严格控制氮肥用量,平衡氮、磷、钾配比,避免过量施氮导致徒长和病虫害加重。根据预估产量控制施肥量,保证每生产100kg鲜果,施N为0.3~0.75kg、P2O5为0.25~0.75kg、K2O为0.35~1.10kg。
4.3水分管理
科学的水分管理能为李子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水分保障,促进李子高产稳产,提高果品的品质和经济效益。李子树生长发育过程中,萌芽期、果实膨大期和坐果期是需水关键期。萌芽期缺水,会抑制新梢生长,影响开花坐果;果实膨大期缺水,会出现落果、小果、裂果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果实产量和品质;坐果期若土壤水分不足,会使树体抗寒性和抗病性下降,增加冻害和病害发生风险。因此,这3个时期要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一般土壤相对含水量以60%~70%为宜。成熟期大量灌水,不仅会造成果实膨大过快,糖分积累不足,品质下降,而且会加重裂果风险。因此,在李子果实进入转色期后,宜停止灌水,使土壤处于半干旱状态,有利于养分向果实转运,提高果实含糖量和风味品质。
4.4树体管理
冬季修剪时,根据李子的品种特性、树龄、产量等因素,修剪结果母枝;幼树采取轻剪长放原则,促进其快速生长发育;老树进行适当的更新复壮修剪,维持树体的健康状态。一般根据计划产量等指标控制留枝量,留枝量=计划产量/(平均果穗重×萌芽率×果枝率×结实系数×成枝率)。夏季修剪主要进行抹芽、定枝、新梢摘心和处理副梢,控制树体过于旺盛生长,促进养分向果实转移,提高果实品质。
4.5花果管理
李子属于异花授粉果树,良好的授粉条件是保证坐果率和果实品质的基础。可在花期放养蜜蜂,利用蜜蜂授粉提高坐果率,也可采取人工辅助授粉方式,如在花期喷施硼酸等叶面肥,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提高授粉效果。科学合理地开展疏花疏果工作,对于调节李子的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通过疏除部分花序和幼果,可减轻李子树的结果负担,促进养分向果实转移,从而提高单果重和果实品质。同时,适度的疏花疏果还能有效避免李子出现大小年的现象,维持树体长期稳定的生产能力,疏花疏果的时间和强度需要因地制宜,建议在李子二次生理落果后进行,疏花量控制在整株的50%左右,盛果期可适当加大疏果力度,疏除量在70%左右,优先保留纵径和侧生果,去除向上生长的果实;加大树冠上部疏果力度,内膛下部则应适当多留果,以保证整体产量。
4.6病虫害防治
李子生长过程中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如果防治不及时或措施采取不当,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采取综合防治策略,加强对李子病虫害的防控尤为必要。
4.6.1加强果园环境管理。合理修剪,疏除过密枝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及时清理病虫枝叶和落果,保持果园内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杂草和枯枝落叶,减少病虫害潜伏越冬的场所。
4.6.2强化病虫害监测预警。定期开展病虫害踏查工作,做到及早发现、及时防治。李子树常见病虫害有流胶病、细菌性穿孔病、褐斑病、蚜虫、红蜘蛛、卷叶蛾等,应明确不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通过诱捕器、示范田、标准地等方式,动态监测病虫害情况,及时、准确掌握病虫害动态,一旦发现超过预警指标,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4.6.3综合防治。优先采用环境友好型防治措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首先,考虑到绿色食品属性,以生物防治为主,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生物因子控制病虫害。(1)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维持天敌与害虫的平衡。(2)适时释放赤眼蜂、平腹小蜂等寄生性天敌,达到控制虫害的目的。(3)利用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等昆虫病原菌,感染害虫,导致其发病死亡。(4)利用性信息素干扰害虫的生活史,控制其为害。其次,物理防治操作简单、见效快,可作为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补充。(1)利用黄板、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设施,诱捕果园内的飞虫类害虫。(2)利用反光膜、彩色薄膜等覆盖措施,改变果园小气候条件,影响害虫的趋性和繁殖。(3)采用人工捕杀、摘除虫蛹等方式,直接消灭部分害虫。(4)利用防虫网、树干涂白等阻隔措施,降低害虫侵袭风险。最后,病虫为害严重时可采用化学防治方法,但要严格控制化学农药用量,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同时,注意选用对天敌影响小的品种,合理把握施药时间和剂量,避免对天敌种群造成过大伤害,以免过度使用化学农药,破坏天敌昆虫等有益生物的种群稳定性,导致病虫害“反弹”。
4.6.4加强果农培训和指导,提高其识别和防治病虫害的能力。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观摩、发放技术手册等方式,普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知识,指导果农掌握病虫害的识别、预警、防治等关键技术,提高其科学管理水平。同时,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监管,严格执行农药购买、使用等相关规定,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5结语
本研究从园地选择与规划、品种选择、定植、果园管理等方面,系统阐述了贵州地区李子绿色标准化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贵州地区气候条件适宜李子生长,建园设需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源条件等因素,优选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地块,并远离污染源和病虫源。品种选择是李子栽培的关键环节,要立足当地自然条件,综合考虑不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市场需求,优选丰产性好、品质优良、适应性强的优质品种。苗木定植时应选用根系发达、生长健壮的脱毒壮苗,严格控制种植密度,山地果园可适当缩小株行距,并做好排水措施。果园管理方面,土壤管理以生草覆盖、深耕翻土、清耕除草为主,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肥力。
肥料管理应严格控制化肥用量,优先采用有机肥料,同时适量施用微生物肥料,促进根系健康发育,保障李子优质高产。水分管理方面,萌芽期、果实膨大期、坐果期合理灌溉,成熟期控水保糖,提高果实品质。树体管理方面,根据品种特性、树龄等因素进行修剪,调节养分运转,控制旺长,促进果实生长。花果管理方面,做好人工授粉,科学疏花疏果,调节产量,避免大小年,并在果实生长后期及时套袋,提高果品品质。病虫害管理方面,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加强监测预警,综合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慎用化学农药,降低农残风险,确保果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