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从《园冶》中的园林美学谈盆景艺术制作

日期:2018-04-16 17:01:22     浏览:43    
核心提示:盆景的立意构思、审美情趣和设计手法受到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及中国人的欣赏标准的影响,这就要求制作者应该深入挖掘美学文化,使其制作思想和理念符合观赏者的审美标准和时代潮流的需要,研究其中的园林美学,对现代盆景制作有现实指导意义。
  2  从《园冶》中的园林美学谈盆景艺术制作
 
盆景的立意构思、审美情趣和设计手法受到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及中国人的欣赏标准的影响,这就要求制作者应该深入挖掘美学文化,使其制作思想和理念符合观赏者的审美标准和时代潮流的需要。《园冶》一书系统完整的阐述了古代造园的理念和方法,研究其中的园林美学,对现代盆景制作有现实指导意义。
 
2.1  “妙造自然’的理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在《园冶》中,计成对中国古典园林审美思想作出精辟总结,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反映出造园家崇尚自然、胜似自然的造园理念。而盆景艺术制作和园林造景一样,追求的是通过浓缩、概括、凝练的手法,形象地表现自然和艺术之美,实现“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审美目标。

 
从《园冶》中的园林美学谈盆景艺术制作
 
2.1.1  调和“人作”与“天成”的矛盾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作为园林造景的基本特质,把“人为”与“天成”这一对矛盾有机地统一于自然。在造园过程中,尽可能地抹去人为制作的痕迹,通过与自然融合的人工建造体现“高于自然”的美。盆景作为便于观赏者亲近自然的艺术之一,在组织和构筑作品时,应按照山石、水、植物等元素的自然脉理和形态特征,经过人为的艺术构思,辩证地解决制作中“人作”与“天成”的矛盾,制作出立体的景观,而且这种“人为”应该符合自然美,即融于“天道”。
 
2.1.2  追求自然天成的艺术美
 
山水、植物、建筑作为造景的主要元素,成为创造自然美的首要考虑内容。
 
山水的自然美主要从自然形态和自然结构两方面实现。依据自然山石的脉络走向、水的源头流向规划组织园林山水被称为园林山水的脉络自然。为了使人为的假山有真山的欣赏效果,在布置假山时,所选假山用石要遵从真山的脉理展开制作,使假山和真山融为一体,“宛自天开”。同样,在盆景制作中,使用的石料因质地、脉络、色泽和形态的不同而千差万别。
 
首先根据立意选择石质相间,脉络相通,色泽相近,纹理相似的石料,因材制宜。比如表现巍峨的山岳要选择峥嵘伟岸的石料 ;表现土山丘陵要选择起伏丰润、形态柔美的石料。对于水景的营造,盆景艺术制作和园林造景追求同样的构成法则。首在寻源,即做到藏头隐尾,给人“不知源头活水来”的奇异感受。其次做到开合聚放,蜿蜒曲折,虚实结合,岸边高低错落的布置石块,形成自由的岸线和丰富的景观层次。
 
如狮子林里放置的盆景,以表现狮子为主题,选择相同纹理、色泽,形似狮子的石料进行组合制作,虽然掇山不高,但是主峰、次峰层次分明,宛若几头狮子盘卧着,仰天长啸 ;假山群的蜿蜒曲折,给人增添幽深神秘的趣味,分割的水面开合得当,以少量植物做点缀,更突显盆景作品的自然天成之感(如图 1)。
 
《园冶》中的“天趣”, 就是深入探求自然山林的意境,配置适宜的植物,使景观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宛自天开”的特征。在盆景艺术制作中,虽然用于制作的花草树木需要修剪整形,但也应遵循保持自然生长状态的原则,尽量抹去人工雕琢的痕迹,更多的保留自然景物的野趣,给人自然天成的审美享受。植物除了构成景色,还可以协调重心,丰富作品层次,形神兼具,加强山水意境的“宛自天开”之感。

 
从《园冶》中的园林美学谈盆景艺术制作
 
构筑物在园林中起到赏景、造景的作用。在布置构筑物时,摒弃规整式布局,而是按照自然式布局,把构筑物随机点缀在自然风景中,使构筑物和风景相互衬托,浑然天成。此外,园林构筑物还讲究形态多曲折、结构多变化,运用创意将其与丘壑泉石结合成人工景观。
 
在选择盆景的配件时,要少而精,在质地、色泽、风格上与环境、立意相符合,使盆景作品内容丰富,韵味深厚,达到“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安放配件时,要注意与山水风景的融合,注意疏密聚散的变化,营造丰富的空间层次关系,有藏有露,错落有致。除此之外,配件布置应符合近大远小,近实远虚,中大左右小的透视规律[4],让观赏者体验真山真水的自然空间之美。
 
2.2  “优美如画”的特征:“境仿瀛壶,天然若画”
 
园画相通,援画入园,这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之一。在《园冶》中,计成提出“境仿瀛壶,天然若画”的造园思想,主张造园力求做到景色如画,叠山理水要仿“深意画图”,叠峭壁山应“以石为绘”,布局山石应仿画中山石、植物的构图,山石小景的纹理和轮廓模仿山水画的线条和羧法。苏州博物馆中的枯山水景观对于中国古典元素进行高度归纳和总结,形成了黑白灰主色调的简洁建筑,景观处理上,融合了日本枯山水的山水风格 :一组连续的石头,置于砂砾之上,并结合白色的片墙,让人似乎找到枯山水的形态,石头的质感、色泽、脉理让人联想到“大川”的连绵起伏,仿佛一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虽然这处景观置身与博物馆,但也可以说是一件很好的盆景作品,不仅达到艺术美,而且实现意境美(如图 2)。
 
2.2.1  制作与画意
 
意在笔先,园林和盆景都是通过构园造景、构图造形来表达深远、高雅、新奇的意境,讲究效法自然美,又高于自然美,园林有“曲经通幽”之妙,盆景有“势态互合”之绝。
 
在立意方面,应认真观察研究外物,将其作为反映的对象,师法的目标,再进行立意构思,作为造型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整个制作过程中。在制作过程中,要求主景有配景衬托,配景靠主景提携,二者相互矛盾又统一,形成天然有机的整体,实现“宛自天开”的艺术理想[5]。例如盆景要以主峰或主树桩等为主体,先确定其位置,再考虑客山或配景山石,配景高度要低于主景,气势比较平趋,其形态、大小、色泽都要与主景相协调。在制作方面,运用小中见大的写意手法,以少胜多,用局部象征整体,用有限蕴含无限,为观赏者留下广阔的回味空间,根据自己的审美思想和感受进行再创造。
 
盆景制作运用绘画构图的基本规律,合理布景、组织空间,或移天缩地、咫尺山林,或用片山勺水象征广袤的大自然,达到“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俊”的深远意境。
 
2.2.2  制作与画理
 
《园冶》中许多造园技巧运用了虚实结合、欲露先藏、多样统一的艺术法则,园林山水、植物、建筑等方法的搭配组合要突出主体,疏密得当,虚实相生,露中有藏,超越园林实体的有限范围,营造出美妙幽深的景观。
 
好的盆景是一幅立体的画,也讲究虚实相宜、意在笔外,给观赏者留下无限遐想空间。“水欲远,掩映断其源则远矣”,运用欲露先藏的手法,处理主景与配景的关系,展现出景外有景、景中有情的意境,营造结构多样、层次丰富的美妙景观。总之,水要萦回曲折,树要婀娜多姿,路要时隐时现,蜿蜒无尽头,山脚线灵活多变,灵活运用这些艺术表现手法,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2.3  “因材施艺”的理念:“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园冶》造园理论的一个重要支点,是造园的核心理念,“因”、“借”是方法,“体宜”是目的。如留园中就运用借景、以小见大、“缩龙成寸”的造景手法,制作体量合宜的景观 ( 如图 3)。
 
2.3.1 “因借”
 
“因”是指造园所遵从的自然环境和客观条件,是“借”的前提和依据。在造园活动中,必须遵从自然法则,在不违反客观规律、不脱离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的居住和观赏的需求。“借”即借景,是造园主体的行为,是对客观环境和自然景物的相互利用和补充改造,以增加园林的自然意趣。
 
从《园冶》中的园林美学谈盆景艺术制作
 
在盆景艺术制作中,虽不能像造园那样将外在的环境收为己用,但是可以借制作材料的纹理、色泽、形态等,“因材施艺”,并加以创新,创造出内涵丰富,新颖自然的作品。当然,不能为了追求创新,而违背盆景艺术制作的基本原则和自然规律,打破造景材料的生理特征,这样不但不能给渴望回归大自然的观赏者以心灵的慰藉,反而会扭曲世人对艺术的解读。
 
2.3.2  “体宜”
 
“体宜”,强调园林的整体布局和风格的合理性,体宜与否决定了园林的艺术品味和美学水准,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体现在盆景制作中,“宜”是一种分寸和程度,需要精心谋划,最大限度的既满足观赏者可观、可玩、可赏的审美需求,又不破坏作品的物性。制作材料的使用要符合材料与物性相宜的原则,使作品呈现最好状态[6]。如留园的盆景就选用外形、质感、光感、脉理合宜的石料组合制作成假山,配置适宜生长在岩石上的松柏类植物,假山脚下被水浸湿,以攀援植物为背景,塑造出祖国大好河山之盛景(如图 4)。
 
园林造景和盆景制作都要把握好“度”,应遵循客观规律,量力而行,得体合宜,将自然材料的物性和制作者的理性融合,表现出盆景艺术的最好境界。
 
2.4 “出奇创新”的准则:“园有异宜,构园无格”
 
《园冶》总结了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经验,揭示出“园有异宜,构园无格”的基本准则。
 
2.4.1 “异宜”
 
所谓“异宜”,是指不同朝代的不同园林在风格、特点和艺术表现上都存在差别,造园艺术制作必须承认并遵循这些差异。
 
在盆景制作中,根据观赏者的追求、制作素材的自身特征、不同时空条件下的不同特点,不拘泥于一定的创造格式和法度,因地因时因人制宜,营造盆景艺术的千姿百态,避免千景一式。当然,无成法,无格式,并不是无法可据,无格可致,而是对于前人制作上的法则性的东西,根据立意构思、制作条件、作品本体及需要遵循的规范等,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作者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方面的灵性,做到“寸木有情,片石有致”,能让观赏者从作品中感受无尽的意境之美。
 
布局设计上,常遵循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高远、深远、平远的经营布局原则 ;色彩上,讲究季相变化的景物组合,注重视觉形象,富于诗情画意,使人们在欣赏时,既可以看到景,也可以触景生情,并产生深远的联想。总之,是在尊重资源和环境的自然本性的基础上,运用形式美的法则,以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进行造园、置景,使山、石、水、花、木的组合由自然形态升华到艺术形态。
 
2.4.2 “无格”
 
“无格”,是指园林的整体布局和构造风格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现成的法度。这种思想要求造园家在适切得宜的前提下,既要有效地运用成法,又不能拘泥于成法,充分发挥创新能力,随机应变,因地制宜地创造有艺术个性的园林。
 
在盆景艺术制作上以中国古典园林造景的手法为指导,因材施艺术,使盆景的构思立意、构图布局、思想意境更具多样化和生动性。这种尊重生命法则的制作理念,不仅解除了常规法则对制作者的束缚和限制,而且也表现出对设计原理的尊重和传承,避免把制作引导到极端的道路上[7]。
 
2.5 “自由适宜”的法度:“开林酌因,取材有度”
 
在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园林的时代,造园者必须处理好造园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关系,《园冶》提出了“开林酌因,取材有度”的思路,对现实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为了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不能为了造园、享受宜人的生活环境而无限度地开山辟林,过分破坏生态环境和消耗有限的自然资源。
 
“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所以盆景制作的材料贵在精而少。在盆景制作材料的选择上应遵循资源的适度摄取、合理利用的思想,就势取景,在原材料固有形势的基础上再加工创造,发现其中最美的个性、最美的姿态。例如,造景石料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尤要合理采用,特别是名贵石种,诸如太湖石、灵璧石等,资源有限,不能过度开采,应根据立意,合理利用。植物作为重要的材料之一,不能忽略其习性,应顺其生长规律和形势,因材制宜的进行制作。
 
“开林酌因”要求盆景制作者根据立意构思选择材料,利用其所具有的特点、特色,围绕立意运用相应的艺术制作手法,将想要表现的思想意境真实而又富于情趣地展现出来,并达到“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境界[8]。
 
2.6  “景园尊雅”的格调:“从雅遵时,令人欣赏”
 
《园冶》中的“雅”包含了园林的各种品质 :自然山水的“清雅”、优美环境的“幽雅”、雕琢精细的“精雅”、奇亭巧榭的“新雅”等[4]。“尊时”指出造园要雅致时尚,造园者的审美观念要随流行的审美观和变化的风尚而改变,在继承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制作出紧跟时尚、环境清幽的园林。
 
计成高瞻远瞩的创新思想在今天依然盛行,提出“从雅遵时”的制作观,体现了艺术的传承需要将高雅的艺术和通俗的艺术结合起来,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盆景作为一门艺术,其长期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制作形式和审美标准,制作者应很好的继承前人的历史成就,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永葆艺术的活力。制作理念方面,在着重表现绚丽风光、重要时代题材的时候,创造清幽山水的理想境界会更容易让人引起共鸣 ;制作方法方面,在块石配制上可以更多的尊重天然石材的纹理、脉络,以夸张的手法再现大自然山峰的巍峨,植物造型上顺应植物的天然形态,再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在理水方法上注意水面的开合之势,达到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现代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对于园林有迫切的功能性和艺术性的要求,恰好盆景是将园林景观经过艺术手法的处理结合起来的产物,作为一种情感的载体,意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富有清幽雅致的无限意境。
 
3  结语
 
园林造景追求制作者将自身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都凝聚在园林的空间环境里,通过具体景象,向观赏者表达深邃、优美的境界,即“景有尽而意无穷”[9]。盆景和园林是同源相生,同向微异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产生了盆景,盆景是园林造景艺术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其审美设计思想受园林文化的影响,应该运用辩证统一的美学法则,博采众长,制作出符合观赏者欣赏标准、富有时代风格、又具有传统艺术风韵的新型盆景。
 
标签: 盆景美学
>更多关于盆景美学的文章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2.074 second(s), 310 queries, Memory 2.3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