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Jing8|盆景吧: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高职果树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日期:2023-12-12 19:52:38     作者:周鹏    浏览:0    
核心提示:果树生产技术是高等职业教育园艺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操作性和实践性比较强。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果树种类识别、果树苗木繁殖、果园建立、果园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专项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果树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高职果树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周鹏,李庆伟*(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园艺园林学院,河南郑州451450)
 
摘要:“果树生产技术”是高等职业教育园艺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操作性和实践性比较强。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果树种类识别、果树苗木繁殖、果园建立、果园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专项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果树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果树生产技术”是高等职业教育园艺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操作性和实践性比较强。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掌握果树种类识别、果树苗木繁殖、果园建立、果园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专项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果树生产打下坚实基础。作为一门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契合度会大大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现就创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新方式,对”果树生产技术”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果树生产技术课程的产教融合新路径,以期为高职农业类专业教学提供参考。
 
1“果树生产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1.1学生对课程认识度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村景象也展现出新的面貌,大部分学生没有干过农活,学生初次接触园艺技术专业和”果树生产技术”课程,对其缺乏认识,将其刻板地等同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事生产活动,认为农事活动又脏又累,不了解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对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
 
1.2课程内容繁杂,不能满足当地果树产业发展需要
 
果树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以个别产区为代表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方式,地方特色树种、品种逐渐凸显,而果树生长周期长,田间管理任务环节多,课程教学课时有限,原有的教学内容体系过于繁杂,导致实习时间被压缩,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部分教学内容与生产环节脱节,跟不上产业发展变化,不能满足当地果树产业发展需要。
 
1.3课程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教学效果差
 
现在的课堂教学常常成为教师一个人的演讲,授课过程中缺乏创新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部分教师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简单、生硬地灌输给学生,缺乏与学生行之有效的互动与交流,课堂活跃度不高,学习氛围枯燥,教学效果差。
 
1.4理论与实践契合度不高,学生技能水平低
 
“果树生产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专业基础知识较多,实践操作能力要求高,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出现老师讲理论知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实践操作的时候,由于缺乏理论知识作基础,导致学生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实习任务,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水平较低。
 
1.5产教融合不够深入,专业自信度不高
 
通过调查往届的毕业生就业信息发现,由于学生在校期间缺乏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认识不够,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后跨专业就业,这也造成很多学生在”果树生产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学习目的性不强,认为学无所用,缺乏专业自信。


高职果树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2课程改革内容
 
2.1提高课程认识,增强专业自信度
 
果树产业已逐步发展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市场前景广阔。作为培养农业产业接班人的高职院校,应将学生知识学习、技能培养、素质养成“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崇高的信仰,守好人类餐桌的一角,为绿色果品保驾护航。
 
随着现代化农业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先进农业器械的引进,果园生产环境已经焕然一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果园,果园生产环境大大改善。学生通过课堂内外了解农业现代化果园发展前景,不但可以提高课程认识,而且可以增强专业自信度,还可以吸引青年学生投身到果园生产中去,投身到园艺生产中去,投身农业生产中去。

例如,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相关专业的学生到田间地头,深入生产一线,认识、熟悉果树专业的工作环境,让学生与生产一线的农民和技术员面对面地交流,了解果树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认识,增强爱国爱农的责任感,培养学农、懂农、爱农的新农人;积极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到当地有代表性的果业龙头企业参观学习,了解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塑造学生的世界观、大局观,以中国果树产业发展为己任,增强专业自信心。
 
2.2以当地果树产业为依托,重构教学内容
 
河南地处暖温带,四季分明,绝大部分的北方树种都能够栽培。但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同时果树生产周期长,实践性要求高,立足于当地的主要果树资源,教学内容以苹果、梨、桃、葡萄为主,其他小品类树种采取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讨论的方式,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果树种类识别、果树苗木繁育、果园建立、栽培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专项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并具备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果树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近年来葡萄产业发展迅速,阳光玫瑰品种独挡一面,成为葡萄中的佼佼者,但随着栽培面积的扩大,栽培管理技术没有跟上,导致很多果农朋友没能享受到新品种带来的红利。在葡萄生产教学模块中,对新品种的选择着重强调适地适栽,强调栽培管理技术的配套统一,把果树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的观念传输给学生,不能一味地追求品种的新奇,要走具有当地特色的果树发展路线。

把当地果树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搬到课堂,让同学们带着问题来学习,既满足了日常教学,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为当地果树产业发展培养优秀的接班人。针对当地零星栽培的小品类水果,学生自主学习线上资源,以学生为主体,以报告的形式分组讨论学习,专业教师作为评委和嘉宾进行引导和补充,让同学们掌握相关树种、品种的栽培管理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走向讲台,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2.3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第一,以生产过程为导向,以田间管理任务为驱动,模块化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练,达到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素质养成“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如讲授认识果树时,结合果树的物候期与果树生产的季节性田间管理任务,将处于休眠期与生长期的不同树种的不同品种展示给同学们观察,然后以一项具体的田间管理任务为导向发布给学生,让学生展开讨论应该如何进行田间操作,继而导入教学内容:认识果树。结合课前展示,使同学们通过休眠期不同果树的树体结构、树干颜色、枝条颜色、芽的外形等特征,以及生长期不同果树的新梢、叶片、花序、花、果实等外形特征,对果树的种类有一定的了解,以这些特征为导向,
介绍不同的果树分类方法。再结合果树生产实际,要求同学们掌握其中最实用的果树栽培学分类方法。

如讲授果树整形修剪技术时,结合果树生产中的一项具体田间管理任务:整形修剪。常年疏于管理的果园与精细管理果园里实地栽植的果树生长表现和结果状展现,让同学们观察对比它们之间有哪些差别,导入教学内容:果树整形修剪技术;通过展示、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果树整形修剪的意义与作用。针对一棵具体的果树,如何进行整形修剪?让学生分析整形和修剪的作用和目的,例如幼龄树,整形是关键;盛果期果树,树形已经形成,整形工作告一段落,修剪是关键。再针对常见果树的整形修剪手法进行介绍与展示,要求同学在实习过程中加强实操练习。
 
第二,以教学能力大赛为契机,鼓励新老教师互相交流学习,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教师应以教学能力大赛为契机,及时更新知识储备,积极参与优质课程与资源包的研发,将教科研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将学科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引入课堂,导入生产。教学能力大赛许可部分教学团队添加校外企业的兼职教师参加大赛,这也拓展了校企合作的新路径,为企业走进校园提供了新思路。校外企业专家的加入,可优化校内教师团队结构,共同开发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的任务化、模块化课程,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进一步,也可以有效提升团队教师的专业实践水平。

通过大赛的磨练,教学团队将实现技能水平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大赛中融入对“1+X证书”培养模式的推广,将枯燥的课堂教学与职业资格挂钩,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在更深层次上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有效缓解了学生从校园走入社会的适应性压力;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大赛,对农业类专业课程意义重大,对于培养从事农业生产接班人的农业类院校,要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粮食安全、绿色生产是职业底线。在日常的教学实习中,作为与土地打交道的一线生产人员,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心系三农的优良品德;教师在参与大赛的过程中有效提升了教学设计能力、课程思政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得以直接应用于日常教学。
 
第三,以在线课程建设为导向,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配套网络教学资源,切实提升教学效果。“果树生产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要求较高的专业课程,若理论知识脱离了生产实际,会增加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点的理解难度,可借助于多媒体、智能黑板、虚拟仿真、动画模拟等先进的设备与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生动形象地理解相关的知识点,掌握相关田间管理任务的技术思路,提高田间操作的理论支撑。
 
在实践教学环节,引进先进的农业设备,如将育苗床、水肥一体化、开沟机、施肥机、打药机、先进修剪设备等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适应了现代化果树产业的发展需要。例如,在讲授果树采后处理环节的采收技术时,以当地水果采收现状为切入点,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利弊,接着以视频、图片的形式给学生展示国外先进的采收器械与设备,分析其中的优劣势,最后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让学生探讨适合中国果树产业发展现状的采收技术,总结现代果园的采后处理技术。以国内、省内先进的果园所采用的的采收技术为例,展开本次课程的教学,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认识。
 
2.4产教融合,提高技能水平,促进就业
 
将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岗位需求结合,教学实践以产业为依托,与生产实际结合,学校以企业为平台,以企业锻炼的形式,切实提升教师的生产实践能力,以实习、实践的形式,切实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将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企业以高校技术为依托,进行企业人才的培养与储备,促进企业与产业的发展。
 
“果树生产技术”开学第一课,以参观校企合作实习单位的果园为媒介,让学生了解、认识、熟悉果树产业从业人员工作内容与环境,提高学生的实习热情。在日常授课过程中,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具体生产任务环节为切入点,让学生从生产实际中重新认识课本知识点,提高课本知识的活学活用能力。例如,在讲解短截这种修剪技术时,以企业田间的果树为例,分别介绍轻短截、中短截、重短截、极重短截的修剪手法在同一栽培环境下的不同作用,让学生能从理论上加深对实操技术的理解。
 
在教学实习的过程中,把一些实操性强的技术要点、理解起来比较空洞乏味的理论知识点结合生产实际,对学生进行深入解与示范,实习结束后要严格考核学生的掌握情况。在节假日与周末业余时间,积极组织感兴趣的学生深入田间地头,与一线操作工人与企业技术人员深入交流,以社会实践、勤工俭学的形式,把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强化学生与企业的互动,深化专业知识的学习。
 
例如可组织学生与校企合作单位签订兼职协议,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生产一线的专业对口岗位从事生产劳作,既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又促进了学生知识变现。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想勤工俭学补贴家用又不想耽误专业学习的问题。在毕业之际,学生可从了解、熟悉、喜欢的校企合作单位中挑选自己心仪的工作岗位,达到毕业即就业的目的,减少学生毕业季找工作的烦恼。
 
3结语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果树生产技术”课程形成了以培养能独立从事果树生产技术管理和推广、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的,以建立现代化标准化果园为依据,以果树生产项目为载体,以生产任务为驱动,紧贴季节和生产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到果树生产一线参与实践,做到理实一体化教学,形成专业教学生产化、生产过程教学化、产业发展标准化的培养模式。
 
更多>种植
最新文章

Processed in 0.006 second(s), 18 queries, Memory 0.5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