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四叶参分布现状及栽培技术初探
摘要:药食同源植物四叶参在江西分布广泛,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分析了江西省野生四叶参资源的分布和生物学特性,从播种繁殖、栽培容器、移植、搭建攀援支架、除草培土等方面,探讨了四叶参人工栽培技术,旨在为四叶参栽培提供参考。
四叶参又名奶参、轮叶党参、山胡萝卜、羊乳等[1],是可入药的一种根类药材。现代医学表明,四叶参的多糖、皂苷提取物具有催乳[2]、抗氧化[3]、免疫调节[4]和抗疲劳[5]等功效,具有极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四叶参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和中南各省区,常生长于山地灌木林下沟边阴湿地区或阔叶林内。江西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周边多山,中间以丘陵平原地势为主,属亚热带湿润气候,为中草药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环境条件,中药资源丰富,系全国中草药产业大省。截至2023年,江西省中药材资源达3966种,其中,野生植物药材2840种,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222666.67hm2[6]。
近年来,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四叶参的需求还在不断增加,但受恶劣天气、土壤环境变化和过度开采等因素影响,野生四叶参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亟需人工种植的方式来满足人们对四叶参药材的需求。20多年来,我国中草药研究机构对野生四叶参的驯化、栽培、快繁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很多富有成效的研究[7-9],为江西野生四叶参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为了更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江西省野生四叶参资源,本研究调查了江西省四叶参资源的分布和生长环境,并以赣州市峰山周边的野生四叶参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和引种探索其人工栽培的关键性技术。
1江西省野生四叶参资源的分布和生物学特性分析
江西省位于我国华中地区,长江中下游南岸,境内有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也有一条自南向北横贯全省的水系———赣江,并通过鄱阳湖与长江相接。丰富的水源分布为野生中草药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江西省全域发展独具特色的中草药产业奠定了基础。2019年9月,江西省人民政府颁布《江西省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管理暂行办法》,旨在更好地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作为中药产业大省,江西省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为野生中草药资源的生长提供了最佳的生存环境。
1.1野生四叶参资源的分布


作为野外常见中草药,野生四叶参几乎遍布江西全省,赣州、信丰、大余、上犹、龙南、全南、兴国、寻乌、石城、瑞金、浮梁、萍乡、九江、庐山、九江、武宁、修水、永修、分宜、贵溪、吉安、吉安、遂川、安福、永新、井冈山、袁州、上高、宜丰、靖安、铜鼓、资溪、广昌、上饶、玉山、铅山、婺源、德兴等地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省内各林区、山区、自然保护区等水资源丰沛的地方,均有零星分布,数量较少,其生长环境为山坡疏林、河道旁、灌木丛及溪谷间(见图1),垂直分布海拔300~900m。
1.2四叶参的生物学特性
四叶参为桔梗科党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片生长于枝条顶端,通常2~4片簇生,叶片大小不一;茎缠绕生长,茎长1~2m,有短细分枝,茎多呈绿色、黄绿色或浅紫色,通常年份越久,颜色越偏紫;全株有白色乳汁状液体,主要可食用部分为根部,呈圆锥形,有根须,部分可分叉,头大尾小;根表面灰黄色、黄棕色至灰棕色,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状;根头下部有致密的环状横纹,向下渐稀疏,栽培品种环状横纹少或无;侧茎顶端生喇叭或铃铛状花朵,颜色较成熟叶偏浅,呈青绿色,花口多朝下,花瓣外显白色,内显紫色,并有紫色斑点,花瓣顶部有卷曲,花朵内部有五星形花盘,花期9-10月,果期10-12月。
2四叶参繁殖及栽培技术
2.1播种繁殖
种子的形态特征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小种子的萌发率相较于大种子更低,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更弱。采集峰山四叶参种子,测定其千粒重为2.070g,远大于桔梗科中药党参种子的千粒重0.3346g。千粒重是衡量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由此可见,四叶参的种子是其繁殖的重要器官。
2024年3月10日,用2023年秋季从峰山采集的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取5个直径30cm且装有营养土的容器,标记序号,每个容器中分别均匀播入饱满的四叶参种子50粒,上面覆盖一层厚1cm的营养土,浇透水,放置室外,每天观察种子萌芽情况。3月30日,大部分种子已经萌发,计算每个容器种子的发芽率,再计算全部种子平均发芽率,为80.7%。与李云善[11]研究用赤霉素处理种子后的发芽率几乎相同,说明峰山采集四叶参种子出芽率高。
2.2栽培容器
栽培四叶参容器选用黑色多孔型聚氯乙烯材质的栽培槽,长160cm、宽40cm、深40cm;采集学校百草园内的红色壤土配合有机肥作为栽培基质,基质离容器上部5cm,压平,将栽培槽放置于林下,避免太阳直晒。试验过程中发现,夏季有阳光直射的区域会出现四叶参叶干枯、死亡的现象。
2.3移植
四叶参株高为5cm时就可根据天气情况进行移植,宜选择在阴雨天气进行,如果天气晴朗,宜选择在早晨和傍晚时间段进行,移植时尽量避免损伤根部。四叶参幼苗娇嫩,不可放置太久,做到随移随种。在栽培槽中呈“品”字形居中种植2行幼苗,行距20cm,株距5cm。选取峰山脚下沙石镇附近的四叶参全株作为移栽对象,于早春四叶参未萌芽前选择阴雨天气移栽,成活率较高。将挖取的四叶参置于50%多菌灵500倍液浸根消毒10~15min后捞出晾干,即可栽植,栽植于多孔型聚氯乙烯材质的栽培槽中,行距20cm、株距15cm,种植方法同上。种植深度以基质掩盖根顶部为度,稍用力压实,浇透水。
2.4搭建攀援支架
四叶参主茎具有非常强的攀援和缠绕能力,当地上部分长至10cm时就可搭建攀援支架,即在每行株与株之间插入1根直径2~3cm、长1.2~1.5m的竹竿,竹竿倾斜60°插入土中,竹竿上部相交,并于其上横放1根竹竿,用绳子或铁丝固定结点,这种支架既能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又坚固耐用,非常适合四叶参攀援生长。
2.5除草培土
四叶参生长期应及时清除杂草,对于体积较大的杂草,可采用拔除法,但注意避免伤及苗木根部,尤其是不能使用除草剂。除人工拔除杂草外,还可覆盖防草布、黑色地膜,既能防止杂草生长,又能起到保水、增温(春、秋、冬季)、降温(夏季)、防止土壤板结等多重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四叶参产量。若没有覆盖防草布和地膜,四叶参经历春、夏季雨水冲刷后根部容易裸露,此时应及时开展培土工作。因四叶参种植密度较大,又搭建支架,中耕工作不宜进行,以减少对苗木根部的损伤。
2.6适时排灌
移栽后关注土壤含水情况,尤其是梅雨季节或大雨过后,注意排水防涝;干旱季节,经常喷淋以保持土壤湿润,淋水时应喷洒,不能泼淋,否则易造成植株根系裸露;为保持良好的灌溉条件,尽量在种植规划时就配备喷灌或滴灌装置。四叶参生长过程中,保持土壤含水在30%~40%之间,若未达到,及时采取灌溉与排水等措施使之达到要求。若土壤含水量较低,土壤发白持续7d左右,四叶参地上部分就会枯萎,出现类似倒苗现象,当水分和温度环境合适时,又会从根茎部发出嫩芽继续生长。因此,为了保证四叶参具有足够的生长时间,合理控制土壤水分至关重要。
2.7合理施肥
四叶参追肥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移栽半年后,土壤肥力逐渐下降,应适时追肥。一般幼苗萌动出土后,撒施2~3次草木灰,以促进幼苗健壮生长;4-5月施1次混合有机肥(厩肥、草木灰2∶1);秋季9-11月增施农家肥3~5kg/株;冬季清园后,再施混合有机肥。
2.8打顶和摘蕾
当四叶参地上部缠绕主茎生长轮生叶后,切断顶端生长点,待分枝长至3轮叶片时进行打顶,从而抑制地上缠绕茎、叶生长,促进地下主根生长,达到高产效果。1年生四叶参在7-8月开花,花蕾发育和开花过程会消耗较多营养,非留种四叶参无需让其开花结果。所以,为了保证根系发达,应在轮叶党参开花前进行疏花,可于5月喷洒抑制花芽分化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赤霉素等,也可尽早摘除花蕾,防止消耗植株营养。
2.9病虫害防治
2.9.1锈病。高温高湿环境极易导致锈病的发生,四叶参感染锈病后,叶片、茎和花托上会出现病斑[13],叶背上出现黄褐色略突起的病斑,病斑外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后期病斑破裂,散出大量袍子,叶片枯死[14]。防治方法:(1)多雨季节来临前,可喷洒甲基托布津或代森锰锌进行预防,每隔10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每年4月和10月喷洒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进行预防。(2)发病初期,可用20%三唑酮乳油复配阿米西达1500倍液、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d喷施1次,连喷2~3次。喷药后及时检查,如果病斑依然存在,需要继续施药,但注意整个生长季节,三唑酮药剂只能用2次。
2.7.2根腐病。主要为害根和茎基部,初期病症不明显,随着病害加重,植株长势越来越差,底叶变黄,整株叶片萎蔫,直至植株枯死。防治方法:(1)2年生以上的植株多发生根腐病,雨季积水环境更容易引发根腐病,所以,四叶参栽植地应设置排水沟,便于雨水及时排出,
预防根腐病的发生。(2)植物感染根腐病后,应立即拔除并烧毁病株,再用1%石灰水浇灌消毒。③发病期,可喷洒1︰20波尔多液,每隔7d喷洒1次,连喷3~5次,或用多菌灵500~800倍液灌根防治。
2.7.3蚜虫。为害植株嫩茎、叶,造成叶片皱缩,植株矮小,影响生长。防治方法:(1)秋冬季彻底清园,清除附近杂草,消灭越冬虫源。(2)为害期可选用10%吡虫啉4000~6000倍液或灭蚜松乳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
2.7.4蛴螬。为害植株主根,形成空洞。防治方法:(1)清理种植地,收集杂草、枯枝、落叶,集中烧毁。(2)施用的粪肥应充分腐熟,最好用高温堆肥。(3)人工捕杀或灯光诱杀成虫。蛴螬成虫具有较强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进行诱杀。(4)毒饵诱杀。用50%辛硫磷乳油50g拌入炒香的麦麸5kg,再加适量的水配成毒饵进行诱杀。(5)虫害发生时,用75%辛硫磷乳油700倍液浇灌防治,或2%苦参碱或5%吡虫啉喷雾防治。
3采收与初加工
一般种植2年后就可采收,采收时间为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一直可持续到翌年春季萌芽前。采收时先割去地上部分,小心挖出根部,清洗泥沙后再做干燥处理,可自然晾晒干,也可用低温烘干。多年生四叶参在根部会出现很多瘤状凸起,外形不规则,影响美观,内部还会出现空腔,所以,以2~3年生为最佳采收时间。
4结语
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进程中,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在维护人们身体健康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药材产业也进入到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四叶参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市场需求量较大,然而,随着野生四叶参数量的减少,高效人工栽培技术成为扩大中草药种植面积的关键措施。近年来,林下种植技术为中草药繁育提供了有利条件,能极大推动四叶参种植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也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