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区苹果园常见虫害及防治技术
摘要:归纳了河南地区苹果园的主要虫害种类,包括果树叶螨、蚜虫、卷叶蛾、梨花网蝽及食心虫等。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总结了虫害的防治技术。通过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多种防治技术结合使用,共同提高防治效果,以期为不同类型苹果园的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苹果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果树,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广泛[1]。河南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成为我国苹果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2]。近年来,随着气候和果园管理方式的变化,以及生态环境的复杂化,河南地区苹果园的虫害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到苹果的产量和品质,进而影响了果农的经济效益及地区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3-4]。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河南地区苹果园常见虫害种类及其发生规律,分析其对苹果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的具体影响,并总结了各类虫害的防治策略和技术措施,旨在为该地区的苹果产业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1河南地区苹果园常见虫害
1.1果树叶螨
果树叶螨又称红蜘蛛,是一种广泛分布的世界性植食性果树害螨,隶属于蛛形纲(Arachnida)的叶螨科(Tetranychidae),个体微小,体长0.2~0.5mm,颜色多变,通常多为红色或绿色。为害苹果的叶螨主要是苹果全爪螨,多在叶背活动,其成螨和若螨以口器刺吸苹果树的叶片汁液,导致叶片出现褪绿斑点,严重时整个叶片会变黄、变形,但一般不脱落。不仅影响光合作用,减少树体养分积累,还可能导致树势衰弱,影响果实的品质和产量。同时,叶螨的取食行为也会诱导叶片产生防御反应,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有时会吸引部分其他害虫或害螨,从而引发次生害虫的问题。虫口密度较大时还会在枝叶间吐丝拉网,随风传播,造成虫害迅速蔓延。此外,叶螨是植物病毒的主要载体之一,其取食过程中会导致植物病毒的传播,进一步影响苹果树的健康。该虫害在河南地区1年可发生7~9代,世代重叠,以卵在枝条或果台上越冬,春季展叶期开始孵化,卵期14d左右,苹果落花后半个月左右是孵化盛期,7-8月是全年为害的高峰期,9-10月进入越冬期。
1.2蚜虫
蚜虫是苹果园乃至整个农业产业频发的一种刺吸性害虫。为害苹果的蚜虫主要为苹果绵蚜,隶属于瘿绵蚜科绵蚜属,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寄主除了苹果还有花红等苹果属植物。以成虫和若蚜为害,成虫体长0.7~2.2mm,无翅胎生雌蚜呈红褐色,有翅胎生雌蚜呈暗褐色,有性雌蚜呈淡黄褐色,
有性雄蚜呈黄绿色;卵呈椭圆形,长0.5mm,黄色至褐色;若蚜呈黄褐色至红褐色,体被有白色棉状物。为害时会刺吸枝条、嫩梢、叶片、外露根系、果实等,导致受害部位肿胀,被覆大量白色棉絮状物。相较而言,对枝梢和根系的为害更严重,尤其是植株伤口部位。同时也会传播其他植物病毒,造成次生病害。该虫害以胎生繁殖,初生为若虫,向当年生枝条转移,并在嫩梢基部、叶腋或嫩芽处为害。该虫害的发生与温度密切相关,气温22~25℃时繁殖最盛,每年春秋两季是为害盛期,10月下旬开始以若虫在病枝上越冬,次年4月下旬-5月上旬越冬若虫变为无翅孤雌成虫。
1.3苹果卷叶蛾
苹果卷叶蛾是鳞翅目卷蛾科的一类害虫,主要包括苹果顶梢卷叶蛾(Spilonotalechriaspis)、苹果小黄卷叶蛾(Adoxophyesorana)、苹果大卷叶蛾(Choristoneuralong-icellana)、黄斑卷叶蛾(Acle-risfimbriana)、褐卷叶蛾(Pandemisheparana)、新褐卷叶蛾(Pandemischondrill-ana)等。除了为害苹果外,对海棠、花红、白梨等也有为害。该虫害发生时,苹果卷叶蛾会取食苹果树的嫩芽、嫩梢;幼虫则会将苗木嫩叶卷成一团,并吐丝作茧,然后在其中取食叶片;最终影响受害幼树的树冠形成,延缓苗木的发育,降低坐果率。此外,部分卷叶蛾还会蛀食苹果的果实,造成僵果、落果。苹果卷叶蛾成虫体长6~8mm,翅展13~18mm,幼虫体长8~18mm。该害虫每年发生2~3代,以幼虫在被害叶片的虫苞内越冬,春季萌芽期幼虫开始为害,6月上旬老熟幼虫在卷叶内作茧化蛹,6月中、下旬出蛹,并叶片背部产卵,7月第1代幼虫孵化,继而化蛹、化蛾、产卵,10月以后进入越冬期。
1.4梨花网蝽
梨花网蝽(Stephanitisnashi)为半翅目网蝽科害虫,对苹果、茉莉、梨、蜡梅、杨树、桃树等多种植物均会产生为害。梨花网蝽主要为害苹果叶片,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叶片背面刺吸汁液,导致叶片产生黄褐色点状病斑;为害严重时病斑扩大相连,形成不规则斑块,最终可导致叶片变褐脱落。此外,其分泌物和排泄物在叶面产生锈斑,诱发煤污病。该虫害1年发生3~4代,世代重叠,以成虫在地表枯落物、杂草、灌木丛、土壤或树皮缝隙中越冬,春季萌发时开始活跃,4月下旬-5月上旬高发,7-8月高温高湿的雨季为害严重,10-11月进入越冬期。
1.5食心虫
食心虫又名蛀心虫,种类丰富(天牛幼虫、粉蛾幼虫等),分布广泛,主要在苹果、梨、山楂、桃、李等果树上为害。为害苹果的食心虫主要是桃小食心虫和梨小食心虫,多发于山地果园。食心虫成虫体长4.5~5.0mm,暗褐色;幼虫体长6~9mm,淡红色。苹果食心虫主要以幼虫在果皮下取食果肉,一般不深入果心,只在蛀入处为害。随着幼虫的发育,被害处会向四周扩大,形成褐色虫疤,俗称“干疤”,虫疤上有小虫孔和虫粪,最终导致苹果产量和果品质量降低。幼虫在果面略爬行即蛀入果内食果肉,被害处成黑色干疤。该害虫一般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皮裂缝、果篮、枝丫等隙缝内结茧越冬;次年5月中旬开始化蛹,6月上中旬成虫活跃并产卵,7-8月幼虫老熟化蛹,8月上中旬-9月上旬羽化产卵,8月下旬-9月中旬孵化并越冬。
2河南地区苹果园常见虫害防治技术
2.1农业防治
采取果园生草、果园清洁、土肥水管理、合理修剪等农业防治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果园生态环境、增强树体抗病能力,同时能减少农药的使用,在控制苹果虫害方面具有显著效果。首先,可以选择适合的草种进行果园生草,以引诱天敌,改善果园生态环境,增加果园内的物种多样性,最终实现控制虫害的发生。毛叶苕子、白三叶、红三叶、紫花苜蓿、早熟禾和黑麦草等豆科和禾本科草种均适合果园生草。其次,定期清理果园中的病虫枝梢、虫害果,刮除老粗翘皮、虫苞、剪锯口、伤口涂抹药剂,并集中销毁园外的杂草、灌木等,以减少病虫害源,降低虫害的传播风险。再次,通过合理施肥、节水灌溉、土壤改良等土肥水管理措施,促进苹果树的健康生长,增强其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最后,可通过修剪果树以促进植株冠层、林间的通风透光性,减少虫害滋生环境。
2.2物理防治
灯光诱杀、糖醋液诱杀、果实套袋以及人工防治等物理防治方法也可实现对苹果病虫害防治。物理防治方法对环境友好,立竿见影。首先,可通过在果园中安装杀虫灯,利用灯光的波长来诱杀卷叶蛾趋光害虫,从而实现害虫的诱杀;常用的杀虫灯有黑光灯、黄光灯等;灯光诱杀时,应设置好灯光的位置、高度、时间,并及时清理掉诱杀到的害虫。其次,可以在果园中设置糖醋液容器(红糖1份、醋3份、酒0.5份、水10份),诱杀部分害虫;防治时将其放入容器中,悬挂在距离地面1.5m高的树杈背阴处,每周需要清理1次容器中的虫尸,并补充糖醋液。再次,在苹果幼果期,通过套袋的方式,可以有效防止食心虫等蛀果害虫,提高果实的外观质量。最后,可采用清晨震落害虫、疏花疏果时抹杀害虫、深翻灭蛹、摘除虫苞等方法进行人工防治。
2.3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防治苹果虫害的一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见效快、效果佳等优点。但由于化学药剂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根据害虫类型和抗药性情况,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注意轮换使用药剂,以减少抗药性的发生。虫害发生时,按照药剂说明书推荐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喷洒,既可避免过量使用造成的药剂浪费、环境污染和作物药害,又可避免用药不足影响防治效果。苹果常见虫害的化学防治药剂及推荐用量见表1。
2.4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利用天然生物资源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包括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多种形式。生物防治的最大优点是环境友好,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污染,而且能够有效地维持生态平衡。以虫治虫是利用天敌昆虫来控制害虫的方法;如利用捕食性瓢虫、草蛉、蜘蛛等来捕食蚜虫、粉虱等害虫;使用寄生蜂、寄生蝇等寄生性害虫在害虫体内或体外产卵并取食害虫,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以鸟治虫是利用鸟类控制害虫,如燕子、伯劳、啄木鸟等都是有效的害虫控制者,具体操作时可在果园中保留或增加鸟类栖息地,吸引更多的鸟类来控制害虫。以菌治虫利用真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来控制害虫;如苏云金杆菌剂对鳞翅目害虫有很强的毒性,球孢白僵菌、枯草芽孢杆菌、核多角体病毒、颗粒病毒等也可用来防治害虫。以植物源农药治虫是利用某些植物中含有对害虫有毒或有避忌作用的化合物来控制害虫,通过提取此类植物中的有效成分制作成生物农药来毒杀害虫,苹果常见虫害的植物源农药及推荐剂量见表2。此外,还可以利用害虫的性信息素诱捕害虫,干扰其正常交配,从而控制害虫的繁殖。
3结语
河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苹果产区之一,但苹果园常见的各类虫害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为有效防治苹果虫害,可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综合治理技术,构建果园生态系统,实现病虫害绿色防控和质量安全生产。农业防治是防控的基础,通过种草养鸟、清园除草等措施调控生态环境,增强树势,从源头上减少病虫的孳生。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对环境友好,但人工及经济成本投入较高。因此,可在虫害高发时合理选用并轮换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现对虫害的快速防控。多种防治技术相辅相成,共同提高防治效果。(收稿:2024-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