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江林区沙枣林的光肩星天牛防治
4.1为害特征
光肩星天牛属于蛀干型害虫,主要为害杨、柳、榆等阔叶树种,幼虫共3龄,初孵幼虫取食腐败的韧皮部,2龄幼虫在健康的树皮和木质部之间取食,3龄幼虫蛀食树干[7]。幼虫蛀入木质部后,致使被害树木上形成一定距离的小孔,并伴有树液流出,孔口排有大量粪屑。虫害若得不到及时的防治,会严重阻碍养分和水分输送,影响树木正常生长,从而削弱树势、枝干干枯、易遭风折,甚至全株死亡。
4.2发生规律
光肩星天牛2年发生1代,幼虫在被害树木枝干隧道内越冬。翌年4月幼虫开始活动,钻入植株茎干内部为害,隐蔽性强,肉眼难以发现,6月成虫开始出现,白天活动、取食量大,6月下旬-7月下旬为成虫羽化盛期,直至10月仍有成虫活动。光肩星天牛繁殖和传播速率均较快,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大片林木死亡。

4.3防治措施
(1)及时剪除病虫枝,集中销毁,提升林地通风透光条件。(2)选用臭椿、苦楝、泡桐等抗性较强的树种,推广营造混交林,但要避免栽植构类、桑类植物,减少天牛食物源。(3)光肩星天牛成虫虫体较大,飞翔能力弱,可在成虫羽化期于早晨凉爽时间段人工捕捉,或利用成虫的趋光性特点,设置太阳能频振灯诱杀成虫。(4)对天牛为害呈中重度、树木上半部分已枯死、失去木材经济价值、造成安全隐患的重点林分进行截干更新作业,加速树势恢复;对为害尤其严重的林分(有虫株率超过20%),可实施卫生伐,并对伐除的虫害木做灭虫处理,有效遏制光肩星天牛的蔓延态势。(5)在林间悬挂鸟箱招引啄木鸟栖息,不断扩大啄木鸟种群数量和活动范围,实现以鸟治虫,减少虫口基数。(6)发现树干有虫道口时,可向虫道内注入吡虫啉乳油或杀虫双原药,施药后用泥巴封口,防治效果在90.50%以上;于成虫活跃期,喷施8%绿色威雷200~300倍液、1.2%苦烟·乳油1000倍液、8%高氯氟·噻虫胺微囊悬浮剂600倍液[8]进行防治,交替用药,确保药液均匀覆盖在树木的枝干、叶片上。